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算 (第1/2页)
内室里早就被丫鬟们收拾的整齐干净,已经看不出昨晚的忙乱。空气里飘着一股女人生产过后的淡淡血腥气味。钱mama轻手轻脚的走进屋里,小心的朝床上看了一眼。王熙凤静静的躺着,已是睡着了,平儿坐在一边坐着针线守着,见了钱mama忙起身行礼。钱mama点了点头,走近床边细细的看了几眼,这才拉着平儿朝外走了几步问:“琏哥儿呢?” “二奶奶这一胎凶险,昨儿晚上把留着给太夫人救急的一支五十年的人参都给用了。因大夫说只怕将养不好伤了元气落下病根,二爷便说要出门去寻几支好参,也好将太夫人的那支补上。”平儿也是一晚上没睡眼圈发青,带着一脸心有余悸的表情。钱mama听得直皱眉:“怎么连人参都没备着,还要用太夫人的?”平儿忙道:“备了两支三十年的,只因昨儿晚上有些不好,太夫人便让把自己的那支年份久的先用了。” 原来这样,钱mama这才点点头,想王熙凤那么精明的一个人,不会连这个都不给自己准备好。说着又叮嘱了平儿几句,这才从屋里出来,携了王mama的手走到耳房里说话。 “昨晚的事我知道了。”钱mama轻声道,看王mama也是一脸憔悴,忍不住问道:“你这也是熬了一宿吧,怎么不歇会儿?‘ 一晚上连惊带吓,心里又心疼从小带大的小姐,又气自家的那位姑奶奶,王mama只觉得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她叹了口气道:“你既然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又想着钱mama是迎春的人,实在又憋不住的埋怨:“你说,我们家姑娘嫁过来,姑爷斯文,公婆慈爱,就是妯娌小姑间也都是和和气气的。怎么就偏偏自己家的这一位。。。唉。。。”话说到最后,王mama只剩下叹气了。 谁说不是呢。婆家的亲戚们之间可以和睦相处。反倒是自己的亲姑母成天的搞事搞非。无端端的让人看了笑话,就算再怎么生气,也只能打落牙往肚子里吞。钱mama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只好拣了别的事问:“小少爷怎么样?” 说到小少爷,王mama才终于露出笑脸,双手合十念了声佛道:“真是菩萨保佑,我们姑娘这一胎可真是辛苦。虽然波折多,到底是生了个哥儿。小少爷虽然没足月,可除了比一般的孩子稍小了些,倒也没什么。”说着便要带钱mama去看。“这会儿怕是睡了。你瞧一眼。也好回去告诉二姑奶奶。” 那小小的人果然除了瘦弱些,看着倒是没什么不好。乳娘笑着说:“哥儿哭起来声音大的很,吃的也有劲,养几天就胖了。” “正是这个理。”钱mama笑着点头。又说了几句闲话,便辞了回去:“我们夫人还等着我的信儿,就不和你多说了,先回去要紧。” 孙家的马车出门的时候,正撞见东府的马车进来。车夫倒是熟人,两人打了个招呼。杏儿掀了车帘子看了一眼道:“mama,像是东府里蓉大奶奶的车。”钱mama听了忙下车行礼,因是迎春的乳母,张氏也在丫鬟的搀扶下从车里出来。跟钱mama打招呼:“可是姑姑不放心让mama来看看的?” “正是,没想着在这儿遇见奶奶了。”钱mama一直对张氏的印象很好,态度也比见了一般的人热络些。 张氏笑道:“那您就快回去报信吧,怕是姑姑还等着呢。就说我等过几日过去给姑姑请安。” 钱mama应下,唤车夫让了张氏的车进去。这才出门往家走。 杏儿被紫陶念叨了一顿,收敛了不少,一路上老老实实的跟在钱mama身后,待上了自家的车出了侯府才道:“二老爷把环三爷和赵姨娘都禁了足。还说要亲自写信给三姑奶奶,要在京里给环三爷找先生。说什么,父母在,不,不,什么来着?”杏儿说了一半,咬着手指头犯起了迷糊。” “父母在,不远游。”钱mama伸手戳了杏儿的脑门一下,笑骂道:“你这丫头,天天跟在夫人身边,字也识得几个,怎么连这几句话都记不住了。” 杏儿也不以为意,扭了扭身子,嘿嘿的笑道:“这文邹邹的,我哪记得住啊!反正就是说,书哪里读不得,难道京中没有好先生,甘州才有不成?” “你听谁说的?”二老爷对这些家务事一向都很迷糊,偏又时不时的喜欢插手,反倒是添乱,还不如大老爷那样任事不管的好。钱mama很怀疑贾政这个决定是不是他自己的主意。 “才刚mama和王mama说话的时候,我出去走了一圈,遇见了的兰院的一个小丫头。我给了她一把窝丝糖,她就告诉我了。”杏儿拍了拍身上挂着的荷包,那窝丝糖可甜了,是秋娘寻了宫里的方子做出来的,昨儿才给了她一把。“她还说,二夫人吵吵着要让二老爷把环三爷的名字从族谱里撤出去,赵姨娘哭天抢地的。二老爷气得不行,觉得都是三姑奶奶不好,好好的做什么非要让环三爷去甘州。” 钱mama皱眉不语,看来这闹腾的根源又是王夫人了。也亏她是一个大家闺秀,怎么现在竟搞到家无宁日。“太夫人没说什么?”钱mama觉得太夫人不可能放任不管,毕竟已经扯到从族谱上除名这样的大事上去了。 杏儿缩缩脖子:“都还瞒着呢。太夫人自二奶奶生完少爷,就体力不支回去歇着了。琳琅jiejie领着下人们把院子守得死死地,信儿还没传过去太夫人就睡着了。” 钱mama不出声,兀自想着事情。杏儿见状也不敢说话,两个人一路安静的回了孙府。迎春正等着,钱mama先是说了王熙凤和小少爷的情况,让迎春不用担心,接着便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迎春见状,把丫鬟们都谴出去,只留了钱mama在屋里。钱mama左右看看,这才皱眉道:“夫人,我瞅着这事不大对。咱们侯府一直以来都是礼仪治家,规矩也有,做的也好。侯爷就两兄弟。并没有像别人家那样兄弟七八个,争名争利的事。后院里也不过侯爷多了几个小妾,并没有什么上得了台面的,况且都被夫人管的死死的。可我看这两年,自从夫人和几个姑娘相继出嫁之后,家里头就三天两头的出事。这些事乍一看不算什么大事,可细想想却又不大对头。” 迎春轻轻皱了皱眉,自从自己和探春出嫁以后,府里头就小事不断,想来想去。根源都在二房。原本乖巧的宝玉只带了一个小厮就跑到福建去了。为这个事王夫人把培养了多年的通房袭人给卖了。她在府里越来越跋扈。太夫人却多是忍让,往日的威信像是一朝没了似的。探春原来恨不得自己不是赵姨娘生的,见了环儿就像是没看见一样。却突然写信要接环儿去身边读书,竟还让赵姨娘随行。贾政虽然迂腐。可也从来没见像现在这样由着王夫人天天把分家挂在嘴边上的,更别提她还想给自己找个商户儿媳妇了。 千里之堤毁于蚁xue。 迎春打了个寒颤,不知怎么她突然想起了这句话。算起来府里从老祖宗开始已经兴盛了三代,到了如今贾赦和贾政虽然毫无建树,可到底皇恩犹在,宫里头还有位生了长公主的娘娘呢。可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虽然太夫人和楚夫人的治家宗旨一直都是比较低调的。可如此大家大业的,保不齐家里哪个人出点岔子,说不准外头有没有心眼歪了的惦记着。 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