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上) (第1/2页)
对李渊来说,登基为帝并不代表稳坐江山。他虽然五十开外,但耳不聋,眼不花,头脑加上经验使他清楚的认识到现在的心腹之患是什么。 在长安改朝换代只是李家化家为国的第一步。在北方的突厥,在洛阳的王世充,李密,在河北的窦建德,…一个个,都磨刀霍霍对着他们李家,让人不除不安心。 好在他两个最令他骄傲的儿子这回也没令他失望,主动请膺,太子建成领兵北去防御突厥,秦王世民东去洛阳侦察敌情,这两个孩子啊,李渊拈须微笑,真是他的左膀右臂。 …… * 虽然经历过战火的摧残,而此时的黎阳城仍是一片热闹景象。各行各业的人在城门口进进出出,夹杂在其中的一对主仆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他们也很容易就进了城。 一拐一绕,进了一条僻静的街道,眼看四下无人,那文士打扮,三十多岁的“主人”才擦了擦额上的汗珠,向那仆人装扮,二十左右的年轻人小声恳求:“殿下,我的秦王殿下,我看我们还是回去算了。” 他口中的秦王殿下一脸不解:“为什么,来之前玄龄你不是再三向我保证此行一定平安无事吗?” 那是…房玄龄苦着脸,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这回可知道了。 事件回放: 由于这次本着侦察为主,李世民一行人轻车简从,悄悄从长安出发。毕竟各家“反王”的关系如今是一触即发,李家就是想做点火的那一个,也怕引火烧自身。宇文化及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自从他杀了隋炀帝,原来一个个叫着喊着造反的贼帅,各各成了隋朝的忠臣义士,争天下改成了替“先帝”报仇,宇文化及一时成了千夫所指,其实杨广若落到那些人手中,下场也不见得有多好。 李世民也不会笑话那些人厚脸皮,其实他们李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打天下,坐江山,总需要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同样,向突厥称臣,向李密低首,都只是权宜之计。眼下的李家也不过才得了半壁河山,一切都得一步步来… “沿途招集的军队加上潼关的守军,就是被王世充发现了,也可一战。”李世民寻思着。毕竟是到人家的地盘去,在身边人的劝说下,李世民打消了只身入虎xue的念头,带兵驻扎在洛阳附近。 “我们现在和王世充,李密成了个三足鼎立,谁先动谁吃亏。”李世民手指点着地图,断言。 “不错,王世充和李密势同水火,谁先出兵打我们,都怕对方落井下石。”殷开山赞同地说道。 “所以,只要我们不动,反而是最安全的。”马三保附议。 “我们此番前来,主要是察看洛阳和金墉城的虚实,王世充和李密不知我们来此的目的,谁也不敢先出兵,由此可见,就是我们不打他们,他们二人迟早也得拼个你死我活。”李世民总结道。既然如此,他们李唐不如选择隔山观虎斗好了。 “好了。”李世民拍拍手,示意这次的会议到此为止,“我们只要把洛阳一带的地形图绘好,以备不时之需,这次来洛阳的目的就算完成了。” 众将散会,唯有刚才在会上一言不发的房玄龄留了下来,“殿下,我想向您告个假。”不等李世民发问,房玄龄就主动说出自己单独留下的原因。 “可以。”李世民也不问原由,就痛快的应下。对自己的部下,李世民向来都表现的很信任。 这让房玄龄颇为感动,于是他就多了一句嘴,向李世民解释起他请假的原因:“我想去趟黎阳,见见那里守城的瓦岗军师徐茂公。” “据我所知,这徐茂公到是个人才,可玄龄你断定他会为我们所用?”知道房玄龄有为秦王府“收集”人才的习惯,他去找徐茂公,自然是相中了对方,李世民有些好奇。 “至少他和李密不合,以他的才干,却被派出守外面,连瓦岗的决策层都进不去,未免可惜了。” “就因为他是翟让的旧部,不对,单雄信和邴元真当初和翟让的关系更好,不也留在李密身边,也没见李密怎么亏待他们。”既然要来洛阳,李世民自然做足了功课,“这人的人品怎样?”李世民找原因,他再做功课也不如房玄龄有内部消息。 “很好。”知道李世民问此话的意思,房玄龄就他所知向李世民汇报,“这个人不争功,不伪过,不贪财,待下属也能做到同甘共苦。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