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观_第九章 要闹钱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要闹钱荒 (第1/2页)

    这些事情暂告一段落,文箐既然身体大好,也就得学会和这里的人都相处好了,了解一下这个社会环境。于是作了一个小小的计划,就是给家里每人分出一些短暂的时间来相处,也是提供她打探这里的一些基本情况的机会。

    文箐这几天倒是对这个驿站的情况稍有些了解。发现这驿站并不大,除了前面办事的厅,就两个院子可住人,带了厢房。驿丞一家住了一个小院,另一个大院三间房子就是周家五口很挤地住下来。至于前面厅就当了周家的待客厅了。

    陈嫂他们一干子下人,挤挤落落地住在厅外的小厢房,把两个驿差和馆夫也挤到旁边了。厅旁边就是驿站的办公房了。

    驿站旁边则养了几匹马,是必须要养的。驿差也没什么时间来侍候周家人,处理有关不那么紧急的文书的传递。至于养马,有几个马夫,可是人家也是顾不上这个。

    如此看,其实驿丞也很累啊,压力大啊。

    此外她打听到的便是知道了自己还有个祖父,却是个大有来头的人,如今因故辞职在家休养,说到他的丰功伟绩,莫过于给太子皇子当老师,且早年在永乐期间参与了编撰永乐大典,后来随了襄宪王去了长沙任王府长史。这让她很是惊讶。要知道,在20世纪里,她听她爸可是描绘这套大集典,就想以后到了苏州会会这个了不得的人物。而祖母却在自己出生前就去世了,苏州有几个庶出的叔婶,和堂兄弟堂meimei,以及祖父的两个姨娘——府里下人叫“太姨娘”。

    可见不会是一个单纯简单的家庭。至少也是人口不少,怎么也是十来口人,自然会发生些来来往往的事。文箐问过周夫人:“为什么在北京还有个家呢?”

    周夫人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语慢慢解释道:“因为苏州是周家家族一直住的地方,北京是二十多年前成祖帝在位时,要求江南的人都搬迁过去的。唉,居然都快三十年了……”

    文箐心里一惊,原来是皇上要求搬家就得搬家的,是不是也同拆迁一样?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个问题啊。啊,“成祖帝”,成祖帝,不就是朱棣吗?接下来是他儿子,然后是他孙子,宣德皇帝,之后呢?等等,时间上算,应该是宣德时期了,哦,有名的宣德炉,崔老头说过的。

    “好了,今日里暂说这些,乖乖睡觉,其他的明日里再问。”周夫人吹了床前小几上的灯,给她按紧了被子。

    文箐则开始脑袋进行高速运转了。明朝!!MYGOD,怎么不是宋朝唐朝。自己对那两个朝代了解多一些,毕竟深受老爸和那个教历史的崔老头影响,没想到是明朝。于是这一夜,她也没睡好,就反复想着明朝的一些人事。

    这种守着一个院子全家皆安静度日的日子居然是如此难得几天,以至于后来无数个白天晚上,文箐都感觉到珍贵,哪怕是当时爹——周大人是躺在病床上,半死不活的强撑着。

    这样的“好时光”也只能感叹这么一句:可惜好景不长。时间实在不怎么长。

    文箐不怎么出院子,却从阿素和陈嫂带了苦味的脸上体味到一些无奈。

    驿丞到衙门报帐,毕竟周府一家大小都是免费在驿站里住着,这一天的吃喝拉撒,哪一天不用钱,这小小的归州驿站的房间挤挤落落地差不多都给周家人占了,还是几人一个房间。卫所里没有匪徒消息,衙门里也无,上司眼睛一瞥,就是要撩开手不想管这事,可这一家子花销,驿丞却无力承担。所以脸上不免流露出来,毕竟也有家口,那点薄饷哪里够他度日的,却要接济周家这么多人,自然无力于此。

    周夫人让陈嫂取了十来贯钞给李诚。李诚置办了些酒菜,和驿丞对酌,也知道了内中七七八八,愤闷地将情况回复夫人。周夫人次日就让陈嫂备了点儿礼,送于驿丞,最后表达了一下周夫人的意思:如今实在是老爷不能挪动,所以还得多叨扰,只是所有的饮食周家自行打理,只求能借住房子。

    驿丞也觉得里外不是人,人家说到如此委屈求全份上,只得应了下来,好歹是自己不用往里填钱。自此,周家开始每日里掏钱,计算着柴米油盐之资,计算着离陈管事回来可能还有十几天,几天……

    周夫人最后逼于无奈,让陈嫂和李诚陪同,亲自去了一趟衙门和卫所。人家都笑着脸迎进门,只是说匪徒属于流民,不再犯案的话,实在无处可查,只有请周公多宽宥。驿站方面的问题,只要没有新的官员来住,则周家可以一直住到周公身体能乘船时。

    周夫人得了这句话,叹口气,出来猛咳。回家后,归州府衙又送了一千贯钞来。

    陈嫂避开周夫人,在那边直骂:“这帮人,以为我们是乞丐么?!”

    周夫人却不客气地让陈嫂收下来。这个时候,总不得全家上下饿着肚子,病人不吃药,打肿脸充胖子。

    如今自己一家病困在这里,除了写信给人求援帮着说情,还能如何?人走茶凉,更何况官场更是如此,老爷犯的事,说实在的有多少人没犯?如今都在忙着擦自个的屁股,哪里还顾得上周家?

    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