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五十六章 蚂蚁噬象 (第2/2页)
更重要 在一万七千米的距离上,巡洋舰可以通过高t及大范围的战术机动干扰美军战列舰主炮,使美军战列舰上的主炮很难击中巡洋舰。如果距离再靠近一点,比如缩短到一万五千米之内,巡洋舰就很有可能成为美军战列舰主炮的屠宰对象了。 显然,六艘巡洋舰舰长的实战经验太丰富了。 八艘动鱼雷攻击的驱逐舰没有直接冲向美军主力编队,而是沿着六十度切角的航向,向美军主力编队逼近。 如果直接冲向美军战列舰,虽然能够减少驱逐舰的被弹面积,但是在进入了战列舰副炮与射炮的直射距离之后,驱逐舰很容易成为理想的炮击对象。而沿着一定角度逼近,就能够充分挥驱逐舰机动灵活的特点。 当然,最理想的进入航向是与敌战列舰的航向相对。 也就是说,从敌战列舰的正面冲过去。这样一来,敌战列舰的副炮与射炮的火力很难挥出来,而驱逐舰在射鱼雷之前也不需要做大角度转向。 只是,出现理想情况的机会太少了。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八艘驱逐舰肯定想一口气冲到美军主力编队的前方,然后转向到二百七十度,以距离美军主力编队航线五千米左右的航线进入,射鱼雷,然后再迅调转航向,用火炮压制美军战列舰上的副炮与射炮,干扰美军的转向机动,从而使美军主力编队难以及时规避鱼雷。 由此可见,这八艘驱逐舰舰长的能力也非常强。 也许,米切尔最应该庆幸的是,他的手下有八名在太平洋战场上经历过磨练,大难不死的舰长。 战斗打响之后,八艘战列舰的舰长都做下达了最正确的战术命令。 所有主炮都对准了远处的六艘巡洋舰,而副炮与射炮则对准了逼近的驱逐舰。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压制住敌人驱逐舰的同时,打退敌人的巡洋舰。可以说,美军的八艘战列舰而言,远处的六艘巡洋舰的威胁一点都不比逼近的驱逐舰小多少。道理很简单,如果战列舰上的副炮与射炮都被巡洋舰打来的炮火摧毁了的话,拿什么去对付逼近的敌驱逐舰呢 只是,这场战斗对美军太不利了。 炮战从十二点五十五分开始,打到一点十分的时候,八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左侧的副炮与射炮已经被干掉了近一半,而且几乎都是被那些从巡洋舰上打来的炮弹摧毁的 这才仅仅十五分钟,对抗鱼雷攻击的战斗至少都要持续半个小时。 相反,在这十五分钟之内,除了打中了二艘驱逐舰之外都只是轻伤,美军的抵抗就没有收到别的战果了。 直到一点十二分,美军才第一次击中了巡洋舰。 被击中的是弹着点在舰的甲炮塔附近。十六英寸穿甲弹毫不费力的砸穿了巡洋舰的舰体装甲,以及包裹着弹药库的装甲,在穿透了弹药库之后,最终在巡洋舰左侧的隔舱内生爆炸,并且炸穿了舰体。万幸的是,弹药舱内的泄压阀门挥了作用,同时通海阀门也被炸穿,随着海水涌入,爆炸产生的大火立即就熄灭了,并没有导致弹药库内的炮弹殉爆。 更神奇的是,并没有因此而退出战斗。 一点二十分,八艘驱逐舰在美军主力编队左前方大概五海里处迅转向,然后向西航行,而二支编队的航线间距离近有四千米左右 此时,担任掩护的六艘巡洋舰也逼了上来。 鱼雷攻击进入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巡洋舰必须吸引美军的炮火,并且加强压制火力。换句话说,为了掩护驱逐舰射鱼雷,就算在此时损失掉几艘巡洋舰也是可以接受的。 一点二十二分,美军主力编队向右转向。 打到此时,八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左侧的副炮与射炮几乎都变成了哑巴。为了规避鱼雷,也同时为了挥右侧副炮与射炮的火力,编队必须尽快转向。当然,这个转向时机也得选对,转得太早,对手会跟上来,转得太晚,则避不开鱼雷。 只是,无论如何,战列舰的机动性都远不如驱逐舰。 一点二十五分,八艘驱逐舰也全转向。 大概三分钟之后,八艘驱逐舰在到达了美军编队东北方向上,距离美军编队不到五千米的时候,齐射了鱼雷射器内的所有鱼雷。随即,八艘驱逐舰加前进,开始用火炮轰击战列舰的上层建筑。 留给美军主力编队的时间不到五分钟了。 此时,战场的北面,另外一场战斗也打响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