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 改变历史的轨迹? (第4/5页)
何不了他,辽金激战正酣,总不能再bī)得耶律淳扯旗反叛吧? 趁耶律越挥军上京之时。阿骨打一鼓作气攻破辽国东京辽阳府,继续挥师东进,耶律越虽然天纵之才,奈何辽军军心涣散,节节败退。最后在龙化州辽国东京进攻京城上京地咽喉重镇用计胜了女真一阵,才勉强止住女真人前进地步伐。不过此时金国已经俨然成了比辽国更强大的国家。 消息传到宋境,余人都是大为震惊。武植却是百思不得其解,耶律越?这厮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金国的势头似乎没自己想象的凶猛啊? 他不知道历史上正是因为耶律淳叛乱,使得护步答冈之战中女真把辽军精锐斩杀干净,于是一鼓作气几年内把辽国五京攻下,使得辽国灭亡,而突然冒出的耶律越改变了这一进程,使得辽金局势扑朔迷离起来。 而此时的京城,官员对金国使者立刻换了面容,第二,赵佶就会集重臣召见金国使者,听金国使者把结盟意愿陈述后,留下几名重臣在紫寰议事。 赵佶高坐龙椅上,听着几位大臣唇枪舌剑,争论要不要和金国结盟,蔡京自然摸透赵佶心思,知道这位好高骛远地圣上是必定乐意联金灭辽的,是以极力主张可与金国结盟。 枢密使安公焘再一次和蔡京唱起了对台戏,听完蔡京的慷慨陈辞,站出来道:“圣上,想我大宋与辽本为兄弟之邦,虽则近摩擦甚多,但若百年盟誓,一朝弃之,诚恐兵举一动,中国昆虫草木,皆不得休息矣。” 赵佶微微皱起眉头,这老家伙总是在那里大唱反调,偏偏自己还奈何不得他。 蔡京在旁边冷冷一笑:“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先制人,后制于人,事不绊矣。” 赵佶听得微微点头,蔡京的话什么时候都这般顺耳,不错,我王师一出,收服幽云指可待。 安公焘见赵佶听了蔡京的话面容甚喜,哼了一声大声道:“用兵之策,必先计强弱,策虚实,知彼知己,当图万全。且中国与契丹讲和,今逾百年,自遭女真侵削以来,向慕本朝,一切恭顺。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女真藉百胜之势,虚喝骄矜,不可以礼义服,不可以言说,持卞庄两斗之计,引兵逾境。以百年怠惰之兵,当新锐难抗之敌;以寡谋安逸之将,角逐于血之林。臣恐中国之祸未有宁息之期也!” 其余大臣听了安公素的话俱为之动容,不错,枢密使此言不假,大宋兵弱将寡,若真和金国齐力灭了契丹,再和强悍的女真成了邻居,也未见得是什么好事,而辽金护步答冈之战后,辽国也火派出使者来到东京,以修补辽宋渐渐破裂的关系,现在辽使的态度恭谨的不得了。 赵佶听得安公焘说什么“百年怠惰之兵,寡谋安逸之将”不由得勃然大怒,以前安公焘就老是这付腔调,好像我大宋百万兵马都是摆设一般,不过那时候赵佶也无力反驳,毕竟其时大宋军事上还真没什么可以拿地出手的。但现在却是不同了,赵佶腰杆可直起来了,又哪听得这种话。 在龙椅上坐的笔直,扫了安公焘一眼淡淡道:“然则河北军是百年怠惰之兵?贵王及北京众将乃寡谋安逸之将?安公何以教我?” 安公焘面色一滞,仍不服气地强辩道:“河北军自是例外。贵王英才。乃大宋之福,但余处兵防却实在堪忧。”老安对武植渐渐扭转了印象,虽骨子是还是转不过弯,但也不得不佩服武植确实厉害。 赵佶哼了一声,不再理安公焘,看向旁边一直未作声的许将:“侍郎有何高见?” 许将急忙出列,躬道:“圣上。臣以为,外事不决可问贵王。” 赵佶眼前一亮,是啊,怎么把二弟忘了,正待说话,旁边地蔡京抢上几步,急急道:“万岁不可!” 赵佶一愣,问道:“怎么?” 蔡京躬道:“如今边事不平,贵王戍边,责任重大。若轻易召回,恐军心不稳,边境再生事端。” 许将皱眉道:“贵王通晓辽金边事。此时正该召贵王回京,以商万全之策,何况辽人自顾不暇,又怎会再起战火?” 蔡京摇头道:“许大人久在京城,却不知道那辽人南京留守耶律淳有不轨之心。边境之事虚实莫测,贵王却是走不得!” 安公焘扶须点头:“不错。边境之事要紧,贵王还是莫轻易回京的好。” 赵佶心下盘算半晌。也觉得召回武植不妥,默默点头道:“恩,言之有理,还是边事要紧。” 许将无奈的退下,看了蔡京几眼,蔡京却是满面正容,毫无得意之色,不过蔡京心里却是松了口气,若是这种军国大事就把武植召回,那武植就再也不单单是统兵一方地封疆大吏,而是实打实成了大宋社稷重臣,加上他那亲王份,只怕早晚会把蔡京压在头下,蔡京当然要想方设法阻止这种况生。 赵佶又道:“和金国结盟之事朕意已决,交由中书省办理,枢密院协办,议出章程呈上来!” 安公焘叹了口气,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毕竟相蔡京,圣上赵佶都是一个论调,安公焘再怎么反对也没有用处,也只好悻悻退下。 赵佶决意和金国结盟的消息传来时,武植正在宗泽府里和宗泽品茶聊天,过几就起回大名府了,对金国他已经隐隐有了计较,正准备这几好好盘算下。 当侍卫报知武植圣上同意与金国结盟,正由中书省和金使磋商盟约时,武植没什么反应,宗泽却是腾一下站了起来,大声道:“什么?圣上同意和金国结盟?” 武植笑笑道:“宗经略稍安勿燥。” 宗泽急道:“这叫下官如何能安定?不行,下官这就给圣上上表!”说着话就往外走去,想是急着去写奏章。 武植看着宗泽背影,无奈地摇摇头,上表又能有什么用?不过是令赵佶心里不痛快罢了,叹口气看向北方,局势越来越混沌了啊。 金国来大宋的使者名叫完颜海叶,乃是完颜阿骨打地亲信,长期负责部族内货物交易,是以通晓契丹语和宋语,此来大宋一为结盟,再也是刺探大宋虚实,观察大宋民风民,毕竟曾头市和大宋高官贵胄接触不上,对大宋的大臣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完颜海叶正好借谈判之际摸清大宋执国重臣的脾。 半个月后,完颜海叶离开汴梁,拿着那份得来不易的盟约,盟约中商定,金国负责攻取辽国的中京大定府,然后经平地松林南下趋长城边上密云北部的古北口;宋军负责经河北雄县的白沟镇出兵夹攻,攻取辽国的南京析津府,然后北上古北口,双方以古北口关隘为界。金国同意宋朝收回燕京旧地。 完颜海叶离开东京时对大宋已经是嗤之以鼻,不过是一个益没落,外强中干的帝国罢了,还处处都不忘拿起天朝上国的架子,给完颜阿骨打地诏书更是用对番邦属国的语气。哼,当我女真人好欺么?暂时由得你,后自有分说。 完颜海叶谢绝了宋廷派军护送的好意,无它,他还需去曾头市走一趟,又怎能由宋人在旁护送监视呢?曾头市在山东,正是前往登州地必经之路。也不会引起沿途接送宋人疑心。但若边有宋人军可就去不成曾头市了。再者说了,完颜海叶随行地十几名护卫可是完颜部中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