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7章 江荷盟约 (第2/2页)
。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国议会的邀请,前去保护英国国民的“宗教自由和财产”。就是因为这样,17世纪末期,荷兰发展的速度才慢了下来,逐渐失去了左右世界的霸权。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威廉三世离开荷兰到英国,都成为了世界中心舞台的一次极有象征意义的转移。 也就是说英法才是江涛的劲敌。 不过荷兰造船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可以同时建造两百五十艘大小战船,而且拥有完善的大学名校和科研中心。 这也是江涛看中荷兰的地方。 经过连续三天洽商,江涛正式和范达姆谈妥,签订正式合约,为《江荷盟约》,主要是贸易和文化技术上的合作。 如下: 大明只和荷兰进行瓷器、丝绸和茶叶等贸易,东南亚的雅加达、马六甲容许大明进行合法贸易。 两方但有摩擦,均需克制,进行高层协商,荷兰不得出售军火给满清,更不得占领中国的地盘,东亚归大明,东南亚归荷兰,共同打击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过的商队。 其中大明向荷兰订购三艘一等战列舰和大量的战马、粮食、牛羊等,并派遣一千五百名工匠、五百名学者和两千海军将士一同前往荷兰,荷兰方不可藏私。 这些一等战列舰是按照江涛的要求进行建造的,使用的材料也是最好的。全部都是采伐自波罗的海沿岸的优质橡木。而且是最新式的一等战列舰,且是盖伦型战舰,船底包裹铜皮,以提高战船的速度。 而且江涛的人手跟着参与战舰的建造过程,荷兰政府保证江涛派出的人全部学成技术,并安排两千将士在荷兰的海军学院学习,生活方面自负。 三年后荷兰负责护送所有人员和战舰回中国,否则少一人,大明将少付一千银子,若超过百人,大明将停止和荷兰的所有贸易。 范达姆侯爵心中大喜,对于江涛的无理要求,一一答应,牛羊、战马、粮食用来换丝绸等物,简直是大赚便宜,牛羊、粮食可以在各殖民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本生意,丝绸等更是独占贸易,这其中巨大的贸易是对方无法想象的。 至于造船技术他不怕泄露,毕竟荷兰只要有资金,可以建造更加强大的战列舰,对于江涛的富有,他更是垂涎三尺,不过他对东方这个庞大的古老帝国始终怀着敬畏的心态,毕竟郑成功这个海盗就能和荷兰的远东舰队抗衡。 不过唯一担心的就是人员的伤亡问题,茫茫大海危机四伏,他实在没有把握,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江涛见范达姆神采飞扬的,心中暗恨不已,这个老秃子竟然宰老子,一艘一等战列舰竟然要150万两银子,不过他忍了,小不忍则乱大谋,战船是次要的,主要是派遣的工匠和海军将士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定了下来,该战舰被江涛分别命名为杭州号、苏州号、江宁号一等战列舰,该战列舰重一千七百吨,三层炮甲板,火炮104门,定员750人以上,排水量3000吨左右。尺度:长77米(全长,包括舰艏斜桅),吃水:7米,航速:10节,其中下甲板30门32磅炮,中甲板28门24磅炮,上甲板44门12磅炮,艏楼2门68磅近程臼炮。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海军方面,江涛以龚凯军和江无伤为首,精选两千海军将士去荷兰,至于海军陆战队则交给甘至统帅。 又在各造船厂精选五百优秀年轻的船匠和一千船工,并在华兴学院的科研所抽调百人,在华兴学院抽调十五岁的童子四百人,其中有梅文鼎、徐正明、黄履庄等优秀人才。 江涛知道他们若有闪失,将是帝国极大的损失,又派了二百军中锐士陪同,负责他们的安全,心想:“反正战舰的钱还没付,荷兰人应该不敢胡来。” 临走时,江涛多番嘱咐江无伤等人,要他们翻译外国的书籍,绑架或收买高级技术人员,并购买一批先进的实验器材…… 威廉戴克公爵和范达姆侯爵带走了江涛的希望,数百艘的大船队渐渐远离,江涛立刻变了脸色,恶狠狠的道:“三年后再来收拾你们!” 这一次由于荷兰战事未消,并没有带来军火,其实江涛还真看不上荷兰式步枪,他心中更加放心,如今欧洲大战不止,满清可很难购买到大批量的火枪火炮,这是对大明有利的。 至于他为何大肆收购粮食和牛羊,皆是为了解决贸易顺差的问题,大量出售瓷器、丝绸等,老百姓获得的只是白银,银子一多,就会造成银子的购买力下降,以至于通货膨胀。 但是有了牛羊、粮食的流入,老百姓用银子购买,江涛便能收回一部分白银,不仅促进了境内商品的流通,而且粮食、rou类的流入能降低居高不下的粮价,还有改善军民的生活,丰衣足食,是没有人想着造反的。 而且水牛可以犁田犁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并解放一部分劳动力,为帝国的大工业提供支持。 其实江涛知道荷兰的独占贸易,对荷兰的坏处最大,荷兰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他不担心荷兰会继续成为海上马车夫。 江涛却不知,他这一下却害苦了东南亚各国的老百姓,荷兰为了利益,大肆掠夺和收购东南亚各国的牛羊、粮食,杀死、饿死无数东南亚的土著,其中印度尼西亚更是悲惨,五年间,饿死人数达数百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