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 洞庭游记(一) (第1/2页)
连续几天的行进,加上元文龙他们座下又都是好马,所以他们早已超过了先出发的由商天赐率领的护卫军,出现在了巴陵郡外了的洞庭湖边了。 洞庭湖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养育了无数的人,素有“八百里洞庭”的美称,天然景色更是美不胜收。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湖面与蔚蓝的天空融成一片,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 洞庭湖中间还卧着一座小巧灵秀的山,这就是君山。远远望去,如同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镶嵌在一面巨大的白银盘里。君山上的青草和大树,映衬得君山更加秀丽。那色彩,或浓或淡,或明或暗,就像有人给君山披上了一件变幻莫测的衣裳。湖岸周围绿树葱茏,许多杨柳犹如侍女,娉娉婷婷地站立着。她们用长长的柳枝轻轻地抚摸着湖面。 古代中国很多著名的诗人都有写过赞美洞庭湖的诗句。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洞庭时,正好也在元文龙现在所在的巴陵郡落脚。看着洞庭美景,他即时挥毫写了一篇《秋登巴陵望洞庭》。诗云: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而另一唐代著名诗人刘属锡游完洞庭后也写下了《洞庭秋月行》更是用了浓墨重彩来描绘洞庭如仙境般的美景: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 游气蒙蒙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 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浮云野马归四裔, 遥望星斗当中天。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说到洞庭湖就不能不说到岳阳楼了。 岳阳楼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在洞庭检阅水师时建起的。站在岳阳楼上,可以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尽览洞庭湖光山色。岳阳楼与洞庭洞交相辉映,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游洞庭登岳阳楼,这都是古代诗人最喜爱之事。而在描述岳阳楼的诗词中,首选宋代词人、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了。 元文龙这时来到的巴陵郡,洞庭湖是有的,君山也是有的,岳阳楼也是有的(只是和现在我们见到的有点不同,岳阳楼在历史各朝代中多次修葺),但是这些诗词的作者可都还没有出世呢! 然而,洞庭的景色和灵气却丝毫不因还没有这些诗词而逊色。 由于连续七八天的急行军了,他们这一百人虽说都是高手,体力都特别好,但是在马上颠簸了这么久,也还是需要休息一下的。就算人不累,连续几天的行程,马儿也吃不消了。 元文龙选了洞庭湖边的一处地方安营扎寨,准备在此休整一天再赶路。 晚饭过后,元文龙独自走出营帐,信步于洞庭湖畔。只见一轮明月破云而出,天水一色,气象万千,一望无际的银波晃动,远处渔火点点,令人心旷神怡。不远处就有一个小渔村,灯火点点,恬静安详,使人瞬间忘却了这世界的纷扰和纷飞的战火,回归到这自然的美景之中,身心皆醉。 元文龙被这美景所吸引,不知不觉信步走到了小渔村的码头处。 日暮下的渔村,宁静安详,有很多屋子门都没开,估计屋子主人都下湖捕鱼去了。而有人在家的屋子,也早已点起了灯火,一些小孩在村里嬉戏打闹着,大人们则在家门胡侃,聊的都是一些渔民关心的话题。一些妇女在月下补网,以便来日下男人们下湖捕鱼。 在这恬静的环境里,有一条船却与这渔村夜景格格不入。只见那般上灯火通明,船上欢声笑语,不时发出一些年青男女的笑声,不知是哪一个富贵人家或有钱人包来的游船。 元文龙信步洞庭洞畔,被洞庭美景和这湖边的渔家风光所吸引,竟然渐行渐远,走到了渔家码头处。他见到一条华丽的游船,里面充满欢声笑语与这宁静的渔家风光格格不入。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