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一百六十一章 中原大战(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中原大战(九) (第1/2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第四军团一共十五个团,黄河沿线布置了八个团,辅助以当地的地方明军,而潼关却设置了七个团,将近四万人,对潼关的清军进行严防死守,按照刘体纯设想,决不让潼关的清军踏出关门一步。

    陕西提督王辅臣去年在安徽打了败仗,一路逃回陕西,向清廷奏请增兵,被清廷驳回,原因是清廷到处用兵,早已无兵可派。但是清廷接受汉官范承谟的建议,允许王辅臣在陕西征兵五万,再加上原来的五万军队,王辅臣最多可以统帅十万人马,不过这十万人马中的一半,朝廷将不负责拨给军饷,而由王辅臣自陕西就地补给。

    非但如此,清廷还给王辅臣加爵,小皇帝康熙亲自赐封他为和郡王,加封他的三个儿子为贝勒,五个女儿为郡主,恩宠之高,快赶上当年的三藩了。

    对此王辅臣先是假意上表辞封,清廷不允后,才接受加封。就地供给钱粮,清廷等于将陕西交给了王辅臣,而他也一跃成为自三藩之后的另一个汉人藩王,其势力急剧膨胀,不但在陕西拥有重兵,而且其势力也渗透进了甘宁两地,党羽遍布西北,隐隐有人称其为“西北王”。

    清廷聚集大军准备南下进攻大明,两军自徐州大运河附近对峙,此时的王辅臣也接到了清廷的命令,令其在二月初领军出潼关东进,进攻河南,以与东路清军遥相呼应。

    但是王辅臣接到清廷的命令后,将近两个月一动不动,而是龟缩在潼关里,至于他本人,则回到西安新建的王府里,据说又连续娶了两房姨太太,在家里快活起来了。

    王辅臣按兵不动,开始的时候让河南的第一军团不以为然,刘体纯认为这是王辅臣被打怕了,不敢出关主动进攻。

    三月份,刘体纯和廖文希两人一起去了潼关巡视,发现潼关防守松弛,陕军也是无精打采,于是刘体纯和廖文希商议后,觉得既然陕军不敢出关,那么不如明军主动进攻,也许能趁势攻进潼关,甚至是进军西安也未可知。

    但是就在刘体纯准备进攻的时候,张英得到消息,亲自跑到潼关附近的明军驻地,面见刘体纯,请求他收回进攻的命令。

    按照皇上事先的安排,此次中原大战,要以东线徐州为主,河南的明军采取守势,待徐州之战结束,打败了北方的清军,再集中力量进攻陕西。

    可是刘体纯来到河南已经数月,呆的都腻歪了,徐州那边随时都可能打起来,靳统武和方孝玉的第一军团马上又要建功,而第四军团却窝在黄河以南,不得妄动,让刘体纯心里感到非常的憋屈。

    而让他更恼火的是河南巡抚张英又来找他“鼓噪”,对此颇为不满,甚至对廖文希表示:张英区区一个文官,而且还是手下败将,竟然干涉第四军团的军务,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过廖文希还是出言相劝,说是张英虽有逾越,但也出于一片好心,况且皇上早就有旨意,河南的明军不得妄动,所以还是不要出兵进攻潼关的好。

    刘体纯虽然不满,他虽然瞧不起张英,但对自己的万岁爷还是满心尊敬的,尤其是对永历皇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胸中韬略,几乎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有的时候,刘体纯对别人讲,他认为如今的大明皇帝传奇地“起死回生”,其实就是天神下凡,而且他还曾经下令在军中供起了永历皇帝的“长生牌位”,每逢出战,都要到神像前祈祷一番。后来如果不是永历亲自下旨,禁止将自己当做“神”来供奉,恐怕刘体纯到了河南之后,肯定要为永历修一座“活人庙”。

    自此以后,刘体纯对张英更加不满,不但鸡蛋里挑骨头,而且时常设置一些事情来为难张英。

    不过张英以大局为重,并没有与刘体纯斤斤计较,比如前次刘体纯以军中多湖北和安徽人为由,吃不惯河南的面食,竟然提出要河南供应大米,张英权衡之后,决定写信向湖广总督郎廷佐求援。

    郎廷佐与张英同为降臣,但又深受永历的信任,二人同命相惜之下,平时多有书信来往。

    当郎廷佐看到张英的“求援信”后,马上回信同意,又以河南近些年来屡受灾害,地产微薄,不能增加百姓负担为由,自己下令从湖南调集了五万担大米,派人专门送往河南,交给张英,但不许河南拨付白面对换。

    张英得到大米之后,马上派人将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