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一百六十三章 中原大战(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中原大战(十一) (第2/2页)

察,只字不提,可见他并不是真心认错,而是有心推脱,实乃可恶。

    刘体纯听的明白,心中终于明白,廖文希以前对自己恭敬有加,但关键时刻,肯定会舍弃自己,此人其心太过自私,原来传说中皇上将他弃之不用,看来是有缘故的。

    于是刘体纯说道:“廖大人,本爵现在也不想治你的罪,毕竟本爵也有大责,一切等将来觐见陛下,由陛下圣裁,现在我们应该一起想出办法,亡羊补牢,将王辅臣赶出河南,这才是关键,不然你、我可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廖文希点点头,说道:“刘国公所言甚是,王辅臣兵进郑州,虽然撤回城东大营,但是郑州之围并不算是解除,只是他在考虑如何在不伤自己,还能攻下郑州的办法。”

    刘体纯问道:“那你可有办法退敌?”

    廖文希想了想,然后看向刘体纯,说道:“我倒是有个办法。”

    “哦?那你!”刘体纯奇道。

    “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廖文希说出了八个字。

    “什么意思?”刘体纯追问道。

    廖文希微微一笑,说道:“王辅臣大举东征,深入河南数百里,他的后方必然空虚,如果我们有一支奇兵,能够反其道行之,由郑州南下,而后折向潼关,趁敌不备,攻下潼关,断绝其粮道,扼守天下雄关,或者继续西进,攻下西安,王辅臣的陕军必会不战自乱!”

    没等刘体纯想明白,张英抢先说道:“这个办法太大胆了,我认为有两点不可行!”

    廖文希问道:“请问张大人有何见解?”

    “第一,潼关据此七百余里,孤军深入,很容易被困住,外无救兵,只有被围歼一途;其二,我们出兵绕击潼关,难道王辅臣就不会有所察觉?万一他回援潼关,怎么办?”张英如此说道。

    “打仗没有万无一失,虽然是兵行险招,但正如张大人你自己所说,如果王辅臣发现潼关有险,必会回师支援,那么郑州之围便会不攻自解。再者,出此之外,张大人还有更好的办法退兵吗?”廖文希最后还反问道。

    张英一听,为之语塞,他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如今敌强我弱,而且如果这么僵持下去,万一徐州的形势有所变化,那么河南岂不是更加糜烂,只能放弃。

    这时,刘体纯说道:“嗯,廖大人的办法有可行的地方,不过还需要再考虑一下,比如进军的路线,粮草供应等等,都需要从长计议,所以再等等再说吧!”

    刘体纯发下话来,廖文希和张英便不再议论此事,话题转向了别的地方。

    接着三人将城内外的兵力部署重新说了一遍,最后决定张英率领两万河南本地明军进入郑州城,协助廖文希守卫郑州,而刘体纯则率军三万,驻扎于城东大营,两部人马准备随时相互策应。

    郑州的明军得到支援后,王辅臣的军队更加安静下来,整日躲在营中不出战,倒是他们成了缩头乌龟。

    刘体纯为了探清对方的虚实,三天之后,亲自领军一万,到城南清军大营挑衅,于营外三里之处列阵,可清军大营却纹丝不动,等刘体纯自己按耐不住,命令军队向前试探性推进,竟然被清营中的大炮轰了回来,明军溃退之后,清军也不出营追击,而是继续紧闭大门,好像都睡觉去了。

    不过刘体纯还是不想放弃,第二天,他又从城内调来五门新式大炮,一字摆开,对着城南清营就是一顿猛轰,炸毁了两门清军大炮,自己却无一损伤。

    可是让刘体纯惊奇的是,清军竟然设置了两道寨墙,当明军开炮轰击,他们吃亏之后,马上就退回到第二道营墙后防守,等明军准备发起攻击的时候,他们又回来阻击明军。

    因为刘体纯只有一万人马出战,而且探子来报,城西清军大营紧急出动两万清军向城南而来,看来是要增援这里,所以刘体纯衡量一下,觉得此时决战未必有胜算,便下令撤军。

    一连数天都是如此,四月末的天气越来越热,刘体纯的心中也是烦躁起来,尤其是派往徐州送信的信使回来后,带回了永历皇帝的御信,看了之后,更加着急起来。

    此信并不是永历亲笔,而是由黄宗羲执笔,信中将徐州战事描绘了一遍,形势不容乐观,北方清军主力大举南下之后,猛攻台家庄,此时第一军团在杀伤大量清军之后,战损很大,不得已只好放弃东庄,撤到西庄,沿河继续阻击清军,现在进入僵持。

    而且永历在知道河南所发生的事情后,在信中虽然没有斥责刘体纯等人,但是表示了很大的担忧,他担心王辅臣会趁机夺取河南,进而与徐州的清军会师,到时则明军两面受敌,形势更加危急。

    所以永历在信中希望刘体纯能够想办法阻住河南的清军,至少不能让他们继续东进,为徐州之战争取时间。

    刘体纯看到皇上并没有责怪自己,信中更觉不安,于是他最后决定采用廖文希的办法,分兵绕路进攻陕军的后方,将潼关夺下,威胁陕西,以逼王辅臣回师救援,从而解除郑州之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