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十拿九稳 (第2/2页)
名利禄对于我等朽木之人如同过眼云烟,当年臣侍奉崇祯皇帝之时,便不以功名为重,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臣也习惯了闲云野鹤的日子,所以请陛下另请高明吧!” 听到杨羽的直言不讳,永历依然面不改色,心道:如果你们轻易地能归附于朕,只能说明你们也是利欲熏心之辈,那么朕就不稀罕你们了,还有你们三番五次拒绝朕的招揽之意,难道就能断了朕的念头吗?今日因缘巧合之下,遇到了你们,岂会再让你们跑掉。 想到这里,永历微微笑道:“郑先生、杨羽,你们二位都是不世高人,万中无一,朕甚是欣赏,一日得不到二位的相助,朕就难以安心!” 郑宝面色一暗,说道:“陛下,我等都是大明的子民,就算不能出仕,也断不会向外邦献艺,我们隐居于此,就是打算此生再也不入世了,如果有一天,有人逼迫我们做有损国家百姓之事,我们就是死也不会做的,这点请陛下放心!” 永历一听,心中不禁大叫“不好”,看来自己的话引起了郑宝的误会,以为自己是担心他们为敌所用,所以才强制逼迫他们听命于自己。 “郑先生,言重了!”永历一边说着,一边摆手,而后继续道:“朕是爱才,惜才,想你被誉为‘郑一刀’,一双妙手回春之手,治愈过多少百姓的疾患,可是你想过没有,等你百年之后,你的才学可曾能流传下去,难道郑先生也如同千年前华佗一样,只闻其名,不见其艺吗?”永历如此质问道。 “呃!”郑宝当时就怔住了。 永历打铁趁热,继续说道:“郑先生,朕曾在南京下旨兴建大明国立第一大学,你可听说过?” 郑宝点点头,表示有所耳闻。 “那好,郑先生可知朕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在各地兴建学校,在南京建立大学吗?”永历问道。 “草民不知,请陛下赐教?”郑宝有些好奇了。 “为的是传承!”永历只说了一句。 郑宝闻听此言,便不再说话,而是低头沉思起来。 好半天之后,郑宝好想明悟了什么,但又很犹豫,便问道:“陛下心胸开阔,高瞻远瞩啊!建校劝学实乃国之幸事,当泽被后世,名扬千古,可是臣不知道臣能做什么?” 永历听后,心中暗笑:有人好名,有人好利,而还有些人以拯救天下为己任,如果估计的不错,这个郑宝其实就是最后一种人,他悬壶济世一辈子,从他手上救过的人命不知凡几,不然也不会得到“郑一刀”的名号,只是晚年孤苦无依,心也冷了,这才退隐山林。对于这种人,只要想办法勾出其当年未竟的梦想和遗憾,说不定,就会降服他。 “朕打算在南京建一所‘医科大学’,就是培养医生的地方,大学建成之后,请郑先生去‘医科大学’任教,做第一任大学校长如何?”永历如此说道。 其实就算请不动郑宝,永历也早就打算建几所“医科大学”,以充实军队和民间的医疗部门,为大明子民的健康服务,所以现在提出来,只是适逢其时而已。 果然,郑宝听后,眼睛眯缝起来,好像心里在盘算自己的得失。 这时,永历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杨羽,说道:“如果朕没有说错,你是北宋开国功臣杨信的后代,对吗?” 杨羽闻言就是一震,抬起头,虽然他看不到永历,但从表情上可以看出他的内心确实有了变动。 杨信乃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手下大将,与“杨家将”老令公杨业的父亲同名,但二人并不相熟。虽然杨信耳聋,但为人有纪,刚正不阿,又能体恤下属,颇得上下的信任,为后世所传颂的忠义良将。 杨羽和他的先祖不同,他的眼睛自幼失明,但其家为了振兴祖业,还是让他自幼修习武艺,后来被出宫选材的老太监看上,便带回了宫内加以培养,经过一段非人般的训练,他竟然以盲人的身份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绝声卫”,从此开始在宫中护卫,直到崇祯皇帝为国殉难。 以上这些,都是永历通过张迪查访出来的,非常的不容易。 “是的,陛下”杨羽点头道。 “杨信将军忠义千古,卒于军中,实乃大明将士之楷模,朕是崇祯先帝的堂弟,当今大明唯一的正朔,怎么就不能得到你的拥护呢?难道你要让你的先祖蒙羞吗?”永历语气非常的不善。 “陛下,臣知错了!”杨羽急忙跪下,俯首叩头。 永历站起来,亲手将其扶起,而后说道:“朕也不强人所难,这样吧,你随朕回返南京,只要帮助朕训练出一队新的‘绝声卫’,你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到时候,天下任你遨游,如何?” 杨羽看了看郑宝,发现郑宝还在沉思,便说道:“请陛下容臣想想!” 永历不再说话,心里却乐开了花,他已经知道,这次招揽郑宝和杨羽之事,肯定十拿九稳了,至于那个卜罗,只要杨羽归附了自己,他也肯定会被收入囊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