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暗流涌动 (第1/2页)
京城大都。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空气清新、湿润,吸入肺腑后还能品出一股淡淡的牡丹花香。 金銮上,大齐皇帝李弘基正在主持例行的早朝。 “兵部尚书,马钰将军及严老将军近期可有捷报传来?剿匪况进展如何了?”。李弘基开口问道。 兵部尚书闻听犹豫了片刻,手持象牙笏低着头出列上前几步,跪倒施礼后奏道:“启禀圣上,这个……这个……微臣不知从何说起。” 李弘基脸色一沉,不悦道:“实话实说就是,何必吞吞吐吐!”。 兵部尚书再次叩头施礼,额头冒出了一层细汗,回道:“圣上恕罪。马钰将军的奏报中言道,红巾贼军极为狡诈凶悍,与当年不可同而语。尽管阻力重重,但马钰将军表示,宁可粉碎骨,自定当竭尽全力,以不负圣上厚望。 至于严老将军那里,虽初战告捷,但太平匪寇急之下掘断了泸水,方圆百里之内已成泽国,我大军寸步难行,唯有等洪水退后再做打算。” 李弘基微微探了探子,吃惊地问道:“是泸水自然泛滥还是太平匪贼人为扒开了河堤?有多少黎民百姓受灾?”。 “回圣上,严老将军已派人查探过,确系太平匪贼人为所致,附近大约有数万子民受灾。” 李弘基抬手猛拍了一下龙书案,气愤地站起来回踱了几步,恨恨地咬牙道:“太平匪寇,祸国殃民!传朕旨意下去,临近各州府要不惜一切,做好灾民的救灾安置。但凡辖区内出现百人以上灾民饿死,当地的官吏从州府郡守到各地平章一律革职查办,严惩不贷!” 文臣行列中的两位官吏偷偷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人微微点了点头,另一人出班跪地奏道:“圣上民如子,宅心仁厚。但是,目前雨连绵,道路泥泞,运输不便,大军粮草早已难以为继。加之远未到收获季节,各地粮仓空虚,眼下还要为拯救灾民放粮。微臣斗胆提议,让严老将军的数十万人马速速回京,待时机成熟再行发兵剿匪。” 李弘基停下脚步,沉思片刻答道:“这个么……容朕想想再议。” 一位背部微驼的老臣颤颤巍巍地上前几步,跪倒在地说道:“圣上,当断则断啊!既要赈灾,又要供应大军粮草,各地州府定然不堪重负。万一大军断粮,再引起剿匪大军兵士哗变就得不偿失了!何况大水退后,没个十天半月大军也休想挪动一步。如此劳民伤财,不如令严老将军速速撤兵,后再做计较。” 很快,大之上又有几位大臣跪倒复议,表示赞同。 李弘基面色沉地皱起眉头,一言不发,冷冷地扫视着跪在地上的十几位大臣。他转头望了一眼董太宰,开口问道:“太宰大人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 董太宰上前几步,跪地奏道:“臣下对几位朝臣的意见不敢苟同。我护**已初战告捷,自当一鼓作气,彻底剿灭乱匪。此时撤军,等同于放虎归山,必将后患无穷!”。 太宰话音未落,又有十数位大臣出班复议,表示赞同太宰之见。 最终,直至早朝结束,关于严老将军该不该撤军的问题,双方各执一词,也没有议出个所以然来,只好暂时搁置。 恭亲王府中,恭亲王满面红光地笑道:“不错不错,这个董太宰竟然跳出来自己找死,那就好办了!通知各州府我们的人,即起以道路泥泞、运输不便、需要赈灾为由彻底断了护**的粮草供应,我倒要看看那严老头能怎么办!只等着大军灰溜溜地无功而返,列位便可联名弹劾董太宰及那严老头,将他们统统赶进大牢!”。 一位瘦得像麻杆似的大臣不无担心地开口道:“下官听闻那严老将军是出了名的倔脾气,万一把他bī)急了大军集体哗变可如何是好?”。 恭亲王像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哈哈大笑道:“那老严头号称世代忠良,借他两个胆子谅他也不敢造反!其实本王还巴不得他干脆反了,那样会省我们多少气力?收拾董太宰一干人等直接以谋反的名义,让他绝无还手之力!其余党亦可以一网打尽,彻底斩草除根!”。 几位聚在周围的大臣都被王爷的笑话逗乐了,呵呵笑着不住地连连点头。 京郊一所华丽、昏暗的大宅中,两个人正盘腿坐在一起边喝茶,边低头窃窃私语。 “这个李景澄真是他妈的不识抬举!竟敢当众斩了我帮积善堂的堂主和十几个帮众,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我们丐帮今后还如何在江湖立足?!”其中一人咬牙切齿地低声道。 另一位华服公子气定神闲地说道:“古人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此事不可cāo)之过急。想那李景澄为大楚的钦差,位高权重,边护卫、高人无数。必须寻得良机再下手,务求一击必中!就先让他多活几又有何妨?”。 先前那人叹了口气说道:“大齐的各级官吏与我们丐帮友好往来,相安无事十几载,怎么这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