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以守为攻 (第1/2页)
护国军先锋营近三万人马,悉数战死沙场,无一生还。 噩耗传来,在护国军下每个人的心引起的震撼是空前的。 原本这些跟随严老将军多年的将士们,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们这支劲旅,代表着天道与皇权,代表着民心和正义。 无论太平乱匪如何气焰嚣张,人数众多,也只不过是祸国殃民,张牙舞爪的纸老虎,最终的胜利只能属于大齐王朝,属于大齐护国军。 以往的事实也印证了他们心的想法。 将士们一直坚信,久经战阵,老谋深算的严老将军必定会带领着他们取得一个接一个的大胜,最终涤荡天下乱匪,恢复大齐的安宁祥和。 他们同样坚信:通过真刀真枪厮杀遴选出来的郎先锋官勇猛善战,武功盖世,天下无敌。百里挑一的先锋营将士个个如狼似虎,他们组合在一起是一把无锋利的利刃。无论多么庞大、狡猾、凶残的猛兽都会被剥皮、抽筋、*,最终成为一顿盘美餐。 在他们的眼里,所谓大楚帝国无非是第二个太平天国,是一帮乌合之众,是邪恶的不得人心的贼寇,被剿灭只是早晚的事。 但如今,利刃却猛然被折断了,而对面的猛兽却依然安然无恙,甚至还嚣张地打着饱嗝,剔着牙齿。 这完全颠覆了他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 空荡荡的军大帐之,严老将军独自一人坐在帅案之后,面容显得苍老、憔悴。 那条被枪尖刺穿的臂膀非但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疼痛加剧。 严老将军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派出的敌后兵怎么反倒会了埋伏?!难道当真是天要亡我大齐? 面对不利的局面,严老将军决定将队伍稍稍后撤,倚仗天险积极防御,以守为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大齐京城大都。 李弘基面色沉郁,双眉紧锁,听取兵部有关剿匪前线的战况奏报。 “圣,那严世铎年事已高,老迈昏聩。自恃曾剿灭过太平乱匪,居功自傲,刚愎自用,致使我军损兵折将,屡屡受挫!诸位大臣经过反复商议,恳请陛下将其削职降级,押回大都治罪!”兵部尚书深深低头跪在地启奏道。 他的身后又有十几位大臣出班跪倒,随声附和。 “是啊,圣,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那严老头骄横跋扈,对属下士卒心狠手辣,极其残忍早已是出了名的。只不过前期侥幸获胜,又深得陛下恩宠,诸臣心愤懑,却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很夸张地涕泪横流,匍匐在地哭诉道:“圣啊,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方显天威浩荡!如若一味施以恩宠、骄纵,则会失去臣下对圣的敬畏之心,甚至失去天下人心啊!圣不可不查。” 李弘基眯起双眼,嘴角带着一丝冷笑,望着这些好似受了天大冤屈,一心匡正国家律法的大臣们,内心深处重重叹了一口气。 他尽可能地放缓语气,淡淡道:“诸位爱卿请起,诸位心有天下黎民之疾苦,竭力维护我大齐之法度,朕心甚慰。寡人自当赏罚分明,但寡人心有两个疑问,请诸位爱卿帮朕一一解答。” 李弘基缓缓从龙椅站起身来,扫视了一眼脚下这帮或跪或站的满朝武大臣,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其一,当年严老将军率领将士与太平军浴血奋战,喋血沙场之际,诸位身在何处?都在做些什么?其二,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诸公可有适合接替主帅之职的人选推荐给朕?”。 肥头大耳的兵部尚书抬起头来,用袍袖擦了一把额头的细汗,跪爬两步前说道:“陛下,诸位大臣早已经过反复商议,向陛下保举一人,此人为将门之后,年富力强,熟读兵书,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为国建功而已!若圣重用此人,则大楚贼寇灰飞烟灭,天下太平,指日可待!”。 那群跪倒在地的大臣们连忙随声附和。 李弘基强压着胸的怒气,退回到龙椅前,缓缓坐了下去。 他低头沉吟了片刻,皱着双眉抬首道:“尔等举荐何人?说来听听。” 那位肥头大耳的兵部尚书喜出望外,连忙又向前跪爬了半步,抬头说道:“圣英明!我等举荐之人乃开国功臣俞将军之后人,俞乘风左都尉。” 那位刚才还在痛哭流涕,须发皆白的老臣也抬起头来,匍匐前补充道:“圣明鉴,我大齐当初开国立朝,严家和俞家功不可没。因此,先帝才会赏赐他们世袭之爵位。那严家飞扬跋扈,历朝历代都把持着朝军政大权,而俞家则低调隐忍,从不谋权夺利,如此门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