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图_第二十二章 匡正神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匡正神洲 (第2/2页)

生方昱接手空悬的门下省。

    这位任职不久的黄门郎正好就站在老太傅身后,替老师扶着椅子。

    方昱一生未曾入仕,据说他投入司马大同门下苦读五年,三年前如黑马杀出,以不惑之龄一举夺得榜眼。

    当时先帝久卧病榻,司马大同对方昱青眼相加,文王也赏识其低调能干,登基后一手提拔,以期他有所作为。

    两年前党争激烈,大皇子曹栋凭借蔡氏家族与掖幽庭这把利剑的势力,借发现逆贼躲藏东宫之名,以雷霆手腕清洗皇宫。

    当时还是少年的太子逃走;诸葛皇后被赐白绫,罪名是“包藏逆犯”。

    当然也被抄出了人证物证,人证是东宫十几个太监宫女,物证则是一封两年前叛军头子任达川写给太子的一封密信。若非掖幽庭抓住了这天大的把柄,强攻东宫毕竟也是师出无名。

    因司马大同一脉并未参与党争,倒是躲过一劫,低调少言的方昱反而在新帝登基后深受重用,两年内已然鲤鱼跃龙门般,成为当朝炙手可热的黄门新贵。

    至于十九年前功成名就的蔡盛京,多年来稳居太尉一职,持大将军兵符,总领大魏军权。如今太尉虽为虚衔,但他却实权在握。

    作为亲国舅,蔡盛京的地位从未动摇,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时佩剑上殿,低眉垂目站在朝堂首列。

    而那位六大宰辅之首苏秦则与太尉并排而立。

    尚书令大人名曰苏秦,隆政十三年榜眼,与龙青元、欧阳鹏一同名列三甲。他曾一手造就了“庚子东迁”,二十多年来他苦心孤诣修整朝纲,为朝廷选拔栋梁,带领群臣撑起半壁江SD宫事变后大魏几乎“无人可用”,也是苏秦与蔡盛京一同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稳定了局面,才有了如今百废待兴的气象。

    关于如今再无人敢提的那段宫廷往事里,当年“余孽”早已抄家的抄家,贬谪的贬谪,没掉脑袋都算幸事。

    东宫三孤中,少傅黄庭玉被株连九族,少保林思水被流放郓州,少师李玉溪和太保洪双当夜被暗杀在家中,兵部侍郎司徒无涯与十二卫中玄武卫都统龚英霸带兵杀出神都城,护送当年还未及冠的少年太子远遁,下落未知,生死不明。

    如今只有一个“东宫旧党”还站在朝堂之上——当年的太师欧阳鹏,如今已卸掉虚衔,除升中书令,成为了执掌中书省的宰相大人。

    欧阳鹏是出了名的文武全才,此人与龙青元乃是同届殿试,隆政十三年的探花郎,不仅集儒学之大成于一身,更是少见的武道大才,精通内家功法,自创有一套“浩然博通气”,竟将武学的内家养气功力与大儒意气结合,开武道之先河。

    西京有神侯诸葛烈,神都有太师欧阳鹏。

    二人皆是大魏少有的武道巨擘,却都是文武全才,就连那位“我行我素入朝堂”的神品状元郎都对这两人赞赏有加。

    除却一品军侯诸葛烈与大魏十二卫中的五位天品境都统之外,同立于庙堂上的欧阳鹏与司徒无涯两位文武双全的庙堂巨擘就要独特许多,也曾有那“隆政双壁”的美誉。

    只不过道不同不相为谋,欧阳鹏选择了大皇子,而司徒无涯则选择忠于太子。

    在欧阳鹏看来,党争这件事本就没有所谓的对错,龙椅只有一座,皇子却有十几个。

    当今皇上手段虽是狠辣了些,但励精图治,勤学勤政,大魏朝廷也逐渐开始恢复元气,停止了走下坡路的趋势。

    欧阳鹏当年赌了大皇子,总比赌那个心地良善无所作为的小太子要强。

    三年来,他从来都没有为那个抉择后悔过。成大事者,岂能被情感左右。

    大魏建国三百年,尚书省由早年的御史台演变而来。如今的尚书省实际是由左右仆射掌权。

    右仆射王国赐是太子旧党,早早辞官回乡。现下只有左仆射徐茂良独掌尚书省,本来应有的六位宰辅也就成了五位,其中门下省侍中龙青元远离神都,方昱也只是以五品给事中的身份顶替了龙青元的宰相之位而已。

    毕竟激烈的内耗结束才不久,大魏也正是空虚缺人之际。

    在大殿尽头的玉阶之上,那象征凡间最荣华富贵的至尊宝座高高伫立。

    龙椅下,是黑压压一片身穿大魏官服,手持象笏的人影匍匐。只有三人免跪,一人是赐座的老太傅,一人是佩剑上朝的大将军,一人是首辅大人。

    龙椅上,则是那位身披龙袍的天子睥睨而坐。

    整个皇宫大殿,仿佛都充斥着一股无形的威严镇压四方。

    那龙椅,便犹如一个风水阵眼,集聚天地人气,汲取乾坤大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