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国卷 第一百五十二节 东瓯(二)(求月票支持) (第2/2页)
问道。 “大汉天子诏!”张欧对长安方向严肃地拜了一拜,道:“接诏之前还须焚香沐浴,大王还请先行沐浴更衣,再接圣天子旨!” “诺!”东瓯王学着大汉官员地腔调道。 然后他便带着文武 退入内,虔诚地沐浴更衣之后,这才摆下香案,恭诏。 “天子诏曰:天有常度,地有常形,朕既为天子,当遵奉圣人之言。。。于化外,朕为天子,自当以父母之责担之,今令东瓯王自令到之,即刻归还前者遗于尔地之汉民,使天地复旧,月若常!” 这诏书一读完,东瓯君臣顿时寂静一片,张欧见了,大是惊讶,忙道:“东瓯王还不接诏?” 他还当这东瓯君臣不愿执行大汉天子的命令,心中暗暗计较着,若东瓯王不遵诏而行,那他便立起卫士,将这些君臣以抗天子旨意地罪名绑起来。 却听东瓯丞相余计哭道:“圣天子既诏,我等自是尊旨,只是。。。只是。。|皇帝册封,至今已有数十年,其间越汉混杂,已难辩越民与汉民之别,圣天子既令汉民归,何不将我等一并迁入上国,也好同享天子恩德?” 他这话一出,其余东瓯贵族连忙点头道:“是极,是极!我等皆愿附汉,同享恩德!” 东瓯王一见,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他本还想讨价还价来的,却不想底下的官员,是宁肯什么也不要,也要归附大汉。 — 由此可以推想,如今这东瓯国,怕是早就已经做好了附汉的准备。 他再想靠这个做条件,也是毫无办法,他稍稍想了想,立刻便转换了思路,既然不能讨价还价,那么不若将礀态放低一些,使大汉天子高兴,天子一高兴,那赏赐还不是。。。。 想到此处,他连忙附和道:“天使大人,小王诸臣所言甚是,小王愿举国附汉,以慕天子德!” 张欧见了这架势,初时亦是吓了一大跳。他还未搞清楚这东瓯君臣唱的是那一出时,就有一东瓯贵族在他面前哭道:“回天子使,臣蒙或,祖先本为中国人,秦始皇三十一年,随军至此,无见故乡已有数十载,吾父,吾祖临去前,谓臣言:生为中国人,死于异乡,悲呼!愿有归乡,家祭不忘告!” 又有一贵族道:“回天使,吾虽本越人,但祖先亦为华夏,乃出于炎皇一脉,上使厚彼薄我,如之奈何?” 东瓯王见了,立刻道:“然,上使不知也,吾东瓯国,本越勾践之后,受的乃中国天子册封,正宗的炎黄血脉,上使明察!” 这话说的,倒是令张欧想起了一个事,越民确实出自华夏一族,他们的祖先便是夏王大禹,与整个华夏同出一系,若追个几十代,那还倒真是一家。 看了这些东瓯君臣的举动,张欧亦是慎重起来。 这大汉国开国至今,可只有叛乱的,还未有主动归附者,此事若成,他张欧封侯可说是指可待。 但是,天子的诏令,是令他将那些华夏子民,送回故国,而非大包大揽一次解决东瓯问题,当然,以天子的格,此等好事,自然是责无旁贷,一旦知道,那是立刻同意的。 但是,问题来了,他只是天子的臣子,不能代表天子在现在承诺什么——即使天子肯定会同意,因这涉及到了天子的底线与一个臣子的底线,他是万万不敢逾越了自己的本份的。而这些人,他又不忍拒绝,更不想如此大的功劳,从自己的指尖缝隙中溜走,他左思右想,终究还是有些心软道:“诸公之心,本官已知,但此事尚须大汉天子诏明,方可成之,诸公不若稍等片刻,待某写书奏于天子,再做计较,何如?” 此时,张欧已是扔掉了原先的称呼,改称公了,这意味着他本人是同意了。 东瓯君臣自知这已是最好的结果,连忙道:“善,一切拜托上使了!” 那东瓯王更道:“上使请速报于天子,以明臣等一片赤诚之心,使佳音早还!” 。。。 注:上一节弄错了,东瓯应该是在浙江一带,闽越才在福建。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