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国卷 第一百五十四节 水车(求月票支持) (第1/2页)
已经是五月下旬了,长安城的温度在这十几天来,不断升高,渭水的水量在过去十天减少了一尺多。 不过还好,刘荣的太zigong中在枯水季节来临前,创造的发明了一种吸水工具:水车,不,应该说是改进。 历史上水车的雏形出现于秋末年,有明确记载水车的历史记录,出自,记载的乃是孔子门徒子贡,在汉见到一个老农抱着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功半,于是告诉这老翁一种工具:。其制作方法乃是‘焀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其实,就是利用杠杆原理,用一条横木做支架,一头挂着汲水的水桶,另一头挂着重物,以此节省汲水的力气。 到了刘荣这里时,他这个差不多把所学的物理知识还给了老师的懒惰家伙,到底还是知道有个齿轮原理,亦曾见过一些水车的模型,虽不知到底该怎么下手。 但是,没关系,这个问题不需要他去担心,他只需要告诉那些工匠:寡人就要这么个东西,做的出来也得做,做不出来也得做。 于是,在经过十几天的忙碌后,在太zigong的几个墨家弟子的帮助下,木匠们总算做出了这世界上第一架使用的水车。 它现在就停在刘荣眼前这条河流中。 其实,在刘荣看来,这还是十分原始的一种利用人力与水力相互驱动的汲水工具,没什么科技含量的,原理也非常简单,就是利用齿轮连动原理。带动水车翻转,将水汲到岸上。 在这没有抽水机的时代,到也确实是不错的工具。 但是,由于这个东西是刚刚才开始做,一没经验,二没技术积累,这种类似于东汉翻车地东西。还存在很多缺陷。 比如说,它需要人去踏动才可运转,又比如说,汲水量有限,一天一架这样的水车所汲上来的水只够灌溉大概六顷的土地。 而且地势一高,就汲不上去,水势太急,就会把龙骨板给冲坏等等大大小小的毛病。 但是,对于大汉国来说,这种水车的意义依然十分高。 它的出现。将有效改变目前粗放式地耕作,有利的保证农业生产从目前的粗耕式,朝精耕细作前进。 要知道,在这之前,大汉国八成以上农业耕地,属于旱田,有渠道灌的田地,是被称为上田的。 所以,这个东西还是有很大的推广潜力的,特别是对于将来开发江南地区。它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少府大人,寡人手底下的人干出的这个东西怎么样?”刘荣笑呵呵地对跟在他边,一同来视察这个水车的少府赵涉得意洋洋的道。 这赵涉乃是当年为丞相周亚夫献策绕道击破吴楚的人。在去年被周亚夫举荐给了天子,天子认为他细心大胆,随即任命他为掌管皇室产业的少府。 “下此物,大善于民,当可广而造之!”赵涉这个老狐狸,笑着道:“若下没有意见。那臣这便去令少府工匠多多造些。好使万千黎民。早得下恩宠!” 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白。就是想得了这水车推广的功劳。 毕竟他是少府,发明农业工具属于他的职责之一,刘荣此举已经是越代了,若是连这个推广的功劳也不给他,那他这个少府就等着被弹劾吧! 刘荣自也愿意成全他,毕竟他的太zigong缺少足够地工匠,制造水车,特别是批量制造,还是少府干的好。 刘荣只要一想到,少府的数千木匠一起制造这水车,并不断改进,他地心里就乐开了怀。 得这水车之助,刘荣估计,明后两年,关中粮食产量将有望大幅度提高。 但也就只限于此,水车想要继续向全国推广,还得看那些巨贾的意思,毕竟少府能够把关中京畿之地的水车需求满足了,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大汉国如此辽阔,水车又不是锄头这种容易运输的工具,只能在当地制造,当地使用,路途一远,那运输起来就很不划算了。 而且,以普通农民的贫穷程度来看,要他们某一家或者某一户来承担制造水车的费用,显然是不可能地。 所以,这水车就目前来说,它地推广,只能指望那些有钱人,先在自己地土地上使用,然后再逐步推广到全国,而这一过程,同样将是漫长的。除非,大汉国政府自己承担起水车地推广费用,就像修缮渠道一样,由中央政府向地方划拨钱财,再由地方组织工匠制造。 但是,这在目前来说,有着相当大的难度,而且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