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国卷 第一百六十一节 张欧之死(第二更) (第2/2页)
以,刘荣请求天子拨出 来补贴少府在采购中出现的亏损。 事实上,这一手在刘荣所在的现代非常常见,政府向农民补贴,以增加农民的种地积极,可在这时代,却还尚是第一次,所以刘荣是费了很大的劲,才令天子转过弯来,同意刘荣的请求,并拨付了百万钱的补贴。 其实,这种补贴仔细一算的话,大汉政府其实一点亏也没吃。 要知道,假如撑不过今年的干旱,今年关中势必全面歉收,八百里关中大地,是大汉第一大粮仓,假如关中歉收,那么今年大汉国的赋税就将比去年减少至少半成。——要知道,假如某地歉收,大汉的传统是免除当地当年赋税。 而大汉国去年赋税收入超过了四十亿钱。四十亿地半成就是两亿。 与两亿钱的收入相比,显然那不过百多万钱的补贴,相当划算。 不过,此事,刘荣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当年太宗皇帝时期,为了加快社会经济的恢复能力,太宗皇帝不仅仅连续多年免除了农民的田赋,更以相当于赠送的方式,贷款给农民购买了大批的耕牛与农具。 所以有先例在前。大臣们也没那个吭声的。 倒是少府得了补贴后,立即向长安的商人们订购了近千台水车,以缓解当前地干旱压力。 至于那些水车的销路,对于封建官府来说,那完全不是问题,他们总可以找到买家,至于这其中自然会有些强制手段的。 这非常自然,在刘荣的现代,强制种植,强制改养等政策亦是非常易见的。 这个时代的农民。大部分对先进的工具有所怀疑的,不见到真正的效果,他们是怎么也舍不得掏钱的。 但是,在目前地局势下,为了保产,官员们必须拿出强硬的作风来。 而非常之时,用非常之法,在干旱面前,一切手段都是可以容忍的,只要那些官员不干出以超出少府价格的方式。那么刘荣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法家在这个夏天的干旱中,显示他们粗暴的一面。 刘荣笑了笑,他走到窗前,水车,他当然知道,目前的水车非常原始。非常简陋。需要人力来踏动工作。但是,他不是超人。能够把原始的水车做出来,就已经掏光了他脑袋中的全部东西了,进一步的改进,就需要工匠与墨家弟子了。 他看了看外茂盛地树叶,叹了一口气道:“寡人现在倒不是很担心大旱了,寡人担心地是,大旱之后有大蝗,若蝗灾一起今年的收成就真的完了!” 窦婴听了,亦也抽了一口气,其实,在这个时代,旱灾只能造成减产,对经济的破坏有限,真正对农业造成毁灭冲击的便是那紧随大旱而来的蝗灾。 而蝗灾一起,在这个没有农药灭杀蝗虫地时代,那结果将是灾难地。 铺天盖地地蝗虫到一处吃一处,而且流动极大,那些蝗虫还会到处交配,在土地里留下他们的后代,在这个深耕技术并不发达地时代,更将造成,明年的二次蝗灾。 甚至,很多时候,二次蝗灾的破坏超越了第一次蝗灾。 而连续两年全面歉收,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那是毁灭的打击! 可惜的是,刘荣不是生物学家,他所处的时代,又早就在农药的帮助下,彻底的远离了蝗灾,对于一些较为实用的人工灭蝗手段,根本就不清楚。 他充其量也就知道蝗虫的破坏力非常强大,它们产在土地里的蛋,可以忍受一定的低温,除此之外,什么也不知道。 刘荣与窦婴四目相对,两人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对蝗灾的担忧。 这时候,外张常的声音传了过来:“下,太傅大人,陛下请你们立刻过去!” “什么事?”刘荣听到张常惊慌的声音,他忽然意识到了可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他连忙站起来,问道。 “下!”张常踉跄着跑进中,跪拜在地:“张欧大人在东瓯遭遇刺杀,已然死了!” “啊!”窦婴惊呼出声,他方才还在与刘荣说起越人,而且昨天张欧写回的奏疏中,亦明确的表达了越人绝对不可能在他的压服下有任何动作。 这才过了一天,怎么局势一下子就逆转了? 刘荣与窦婴对望一眼,两人立刻起,朝着未央宫而去。 。。。 注:西汉的赋税是分开的,分为田赋和人头税。而遇到灾荒,特别是大灾荒,这两种都会被免掉。而西汉的口算标准是不分男女,年满十五以上,五十六以下每人每年120,称为一算。而关中人口多。。。。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