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之皇_二七六. 建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七六. 建国 (第4/4页)

之后,拿下了河东河北河南以及青州等地之后,另外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就迫在眉睫了,那就是开国建制,如今不同以往,只是燕云十六州的时候,使用黑旗军的名号也就足够了,但是如今占了这么大的地盘,没有一个合适的名号就不行了。毕竟名正言顺也可以让民心归附啊。

    这样的事情,唐书自然不会拒绝,连同黑旗军的礼学官员再加上投靠黑旗军的大宋官员,顿时忙碌起来,什么祥瑞啊,什么天文历法啊。以及官服礼服等等。林林种种的。一群人忙得热火朝天,也都各个满脸欣喜,毕竟这可是件大事情,不只是对黑旗军有力。对于各级官员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儿啊。

    升官发财的事情任何人都不会拒绝,就算是唐书的创造人物也不例外,尽管忠诚,但并不意味着创造人物就没有人类的需求了。对这些。唐书懒得理会,直接交给了众多官员处置。

    唯一让唐书确定下来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国号问题,按照时代的惯例,唐书起于燕赵,而且似乎祖上也没有什么建树,当然,这个祖上纯粹就是胡诌的。这样一来,国号应当也就是燕赵等国,再不济的话‘齐’也行。但唐书却不喜欢这些国号,他选择的国号是‘秦’!

    他喜欢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钦佩秦始皇的雄才伟略,更喜欢秦国的强大,以及秦始皇的威势。所以他选定了这个国号,而且唐书还有着另外一个用意,秦是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度,而唐书也希望自己的秦国是封建时代最后一个帝国,因此他乾纲独断。

    因为唐书在黑旗军的声望和权势,没有任何人能够左右他的决定,国号也就这么的确定了下来,至于其他的规格礼仪之类的,就交给官员们自行处理的,而且这次唐书只是称王,至于称帝,单凭如今的国土,唐书还没有那个脸面。这点手下官员们也没有异议。

    就在黑旗军忙碌着建国的时候,其他各方势力也不平静,先说大宋,迁都江宁之后,起码也要扩建一下江宁,让这座城市有着国都的脸面啊,中原朝廷好面子这一点永远不能忘记。当然,整顿军备的事情也没有放松,将各路勤王义军重新整编之类的事情也很繁忙。

    再加上要重新统和各级官员,所以大宋朝廷也很忙碌,除了在江淮地区布防之外,也没有其他太大的动作,起码短时间内,根本不用想着反攻之类的。

    再说吐蕃,吐蕃地域辽阔,但国家贫瘠,自保有余,进取却有些不足,尽管也趁机兴风作浪了一番,但也是小打小闹,想要大举入侵也是想都不要想。边境守备的宋军虽然士气低落,但是在稳定下来之后的大宋朝廷督促之下,还是坚持了下来,所以吐蕃也只能劫掠一番,就退了回去。

    西夏倒是有了不小的动静,趁这个机会当即就想要入侵中原,但西北军却给了他们当头一击,双方激战两月,最终西夏也只能劫掠一番,心不甘情不愿的脱离。而且西北军也给西夏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这其中也有唐书的功劳,之前为了拉拢西北军,也为了让西北军继续对抗西夏,唐书派人送去了三千匹战马。

    这可是一份大礼,战马在大宋极为稀缺,价格更是高昂,但对唐书而言,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既拉拢了西北军,还变相的削弱了西夏,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不为。

    不过西北军如今的态度也很是暧昧,不管是黑旗军的拉拢亦或是大宋的抚慰,全部接受。两边都不得罪,对此唐书也没有在意,如今的形势下,西北军不能下决心也是难免的,自然,也有着两边讨好,待价而沽的想法,只要不给黑旗军添麻烦,唐书也并不在意他们这些小心思。

    终究西北军也是对中原有功的,唐书并不介意给他们一些好处,等到黑旗军足够强大的时候,西北军自然会做出应该的选择。

    除了西夏之外,就是大辽了!对于黑旗军突然南下,并且势如破竹,大辽的双方势力都满心的不甘,以前能够容忍黑旗军,也是因为他们认定黑旗军只是个小麻烦,根本不能壮大,但如今黑旗军突然露出了獠牙,却让他们有些不能接受了,他们可不想因为内战,放纵外敌成长。

    一时间大辽的双方势力也有暂停纷争先处理外敌的想法,但非常不幸,如今大辽的双方势力中都有着唐书的人存在,而且在这两年的战争期间,这些人的职位还不低,再加上双边倚重的幕僚也有唐书的手下,所以尽管大辽双方势力都很有诚意,但表现出来的却很是有些折扣。

    让双方势力的官兵都有些疑惑,更重要的是,因为唐书手下的刻意使坏,什么要谈判间突然突袭,什么对方隐蔽了大军准备埋伏之类的情况层出不穷,一来二去的,双方势力的官兵都认为对方没有诚意,完全是想要借这个机会彻底击败对方,接连几次之后,不管是普通的官兵,就连耶律洪基以及耶律涅鲁古两人都有些疑心对方的用意了,既然如此,所谓的停战也就像个笑话了。

    尽管耶律洪基和耶律涅鲁古都有些疑心,但如今群情激奋,再加上连续的交战本就让双方的关系十分的恶劣,特别是耶律洪基一方官兵因为家属的问题,更是对耶律涅鲁古恨之入骨,所以就算耶律洪基两人想要停战,都没有办法了,这是军心,他们也不能违背。不然就等着手下军队崩溃造反吧!

    但无论如何,因为黑旗军的异军突起,大辽双方势力彼此交战的程度和烈度再次下降,虽然警惕了彼此,但更对黑旗军一方很是不怀好意。但因为彼此的钳制,一时间却也没有办法出兵攻打。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黑旗军建国了,唐书号秦王,册封王语嫣为正妃,而阿朱阿紫阿碧等人也入了唐书的后宫,就在原本的黑旗军,如今的秦国欢欣鼓舞的时候,也在各地民众随着秦国的各项制度施行的时候渐渐归心秦国的时候,唐书却是带着五万蒙古族归附军,十万黑旗军,以及五万大宋禁军回到了北平城。

    一干政务完全交给了内阁处置,尽管如今已经不是黑旗军时代,但唐书的这种行为,众多的属下官员都已经习惯了,再加上充足的人才储备,以及大宋投降的各级官员,使得地盘虽然扩大了很多,但内阁却也还处理的过来,当然,大宋的官员在正式上任之前,还需要接受一番黑旗军制度和规则的培训。

    但为了做官,哪怕年纪已经不小的原大宋官员这个时候也表现的分外刻苦。

    在北平城稍作休整之后,唐书带着二十三万大军直上草原,大辽两方势力先是震惊,惊诧,随后就是惊喜。如果秦国就地防御的话,大辽的两方势力还有些难为,毕竟有着彼此掣肘,再加上黑旗军的战力不俗,他们也没有什么把握,但如今秦国主动寻求交战,却是正中他们下怀。

    就算因为内战使得大辽国力损耗极大,但是短时间内,大辽完全还撑得住,而且双方大军加在一起的数量远远超过秦国,所以哪怕黑旗军的战力极强,给大辽乃至草原各族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大辽也并不畏惧。反而很是欢喜,能够趁这个机会直接剿灭黑旗军的有生力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