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之皇_二七八. 南征北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七八. 南征北战 (第2/4页)

么软骨头,想要打下西夏哪有那么简单,这也就给大宋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而且两国交战难免损伤惨重,这就是大宋的机会啊。

    西北军对于秦国的行动最为关切,毕竟一直以来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对抗西夏,如今秦国主动攻打西夏,他们该做何选择哪?秦国也派人来拉拢他们,让他们趁势攻击西夏,两面夹攻。但西北军的几位将军还有些犹豫,因为那样的话,也就意味着投靠了秦国,他们还拿不定主意哪!

    最终西北军并没有真正起军,不过也做出了一番攻击姿态,钳制了西夏边境大军。也算是给秦国提供了不小的帮助,这样一来,西北军依然两头观望着。唐书对此也是不在意,他派人去西北军哪里,不过是显露自身的存在罢了,他根本没有指望西北军能够在这个时候投靠秦国。

    对于攻打西夏,唐书早就做好了准备,大军云集不说,各种物资军械都是准备充足。更重要的是,西夏各地的情报之类的也都被唐书搞清楚了。虽然地形复杂,但依照着创造的鹰隼等天空的眼睛,以及众多的探子,唐书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次攻打西夏的顺利性。

    事实也是如此,尽管西夏党项人豪勇善战,但是在秦国大军铁蹄之下,也只是一些简单的阻碍而已。秦国黑旗军汇聚了众多的勇士,不只是汉人中的豪勇之人,更有蒙古女真等草原民族,充足的训练,以及先进的战术理念,再加上压倒性的军械优势,唐书甚至可以很自豪的说。

    如今秦国的黑旗军哪怕和后世的上帝之鞭蒙古军队比较起来,也丝毫不差,甚至还有所超越,毕竟这是个武学世界,唐书可以创造了不少高手在军中,创造的高手拥有着强大的个体武力不说,还有着江湖人士所没有的纪律性和经验,这样的高手骑军就是唐书手中最为犀利的刀锋。一直以来所向睥睨。

    不管是野战还是城战,都是让敌人心惊胆寒。如今轮到西夏人感受秦**势的强大了。

    击溃了边境守备部队之后,秦国大军分成三路纵横在西夏国境内,因为超越性的信息优势以及传递优势,使得秦国大军分兵增强了效率不说,还根本不渝被西夏军队围歼,反而利用西夏军队这种思维定式,狠狠的坑了西夏人几把。接连击溃西夏几路军司,击杀俘虏不计其数,让西夏军队顿时捉襟见肘起来。

    秦国一路势如破竹,让各方势力心惊,其中最为忧虑的就是西夏皇室以及西北军了。在秦**队击溃西夏各处军司,直奔兴庆府的时候,西北军终究下了决心,在西夏大宋边境处的西夏军队回兵兴庆的时候。开始起兵追击。最终和黑旗军一起将西夏的最后一只有生力量完全击溃。

    尽管西北军的各位将军拖延到了现在。但唐书也没有因为怪罪什么,这也是人之常情,安抚了西北军的首脑,加官进爵就不用说了。还有着大量的赏赐,也让西北军按下了心。连同秦军一起兵围西夏国都。

    连番攻城,走投无路之下的西夏皇室最终选择了献城投降,除了依照惯例处罚负隅顽抗的人员之外。对于西夏皇室唐书还是保持着一定的优待的,直接册封西夏公主李清露为侧妃,也算是让西夏皇室和投降的官员们按下了心,这其中有权谋的关系,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唐书对这个女人感兴趣罢了。

    这可是剧情中虚竹的梦姑啊,还是李秋水的孙女,和王语嫣也算是亲戚,关系还不远。总之这辈分也算是彻底的乱了。不过唐书也没有放在心上。拿下西夏之后,照例留下守备军队,以及各处官员。除了西夏投降的官员之外,唐书也留下了大量精通如今秦国制度的预备官员处理政务。

    西夏王室连同一些大臣都被迁移到了汴梁城。而西北军也更换了驻地,当然在那之前,先是发放秦军的俸禄,秦军丰厚的待遇让西北军的士兵们各个欢喜不已,就算是那些将军们也为此高兴,因为在秦**人地位很是崇高,但无论如何,类似种家折家也不能保持家族军的成色了。

    都需要重新接受整编,秦国不只是彻底的军政分离,就连军人也和当年时代的惯例不同,将军只负责领军打仗,而人事后勤等等都有专人负责,这样也最大限度的免除军阀势力的形成。当然,再怎么样也只是尽量避免而已,而且如今秦国的军队,因为时代的局限问题,也根本不能和后世相比。唐书不过是尽最大努力罢了。

    以往西北军的左右摇摆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习惯了掌握权力,如今却要失去,那种感觉绝对不好。只不过如今的情况也由不得他们继续犹豫了。

    拿下了西夏和西北军,如今古凉州和关中之地也是收入了秦国之手,如今唐书这个秦国才算是勉强名副其实,尽管如今的关中已经不是当年的王霸之基了,还需要投入资源进行治理,不过这些对唐书而言就是小意思。

    拿下西夏西北之后,唐书也没有停止,继续率领大军南下,湖广守备军一击而溃,直到拿下了大半的湖广以及部分江淮地区才算是告一段落。并不是唐书不想继续打下去,只不过秦军中绝大部分都是北方人,再加上南方地形复杂,水军的重要性就提升起来。

    为了适应南方战场,秦军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整训,而且刚刚纳入统治的地区也需要进行各种制度改革等等,唐书可不能像蒙古人那样只顾着破坏。

    秦军停止了行动,让一日三惊的大宋朝廷总算是松了口气,不过江淮以及湖广部分地区沦陷,也让大宋朝廷在江宁根本不能安睡,大宋再次迁都,这次直接撤到南边的泉州,而这一路奔波,高太皇太后去世,刚刚在泉州安置没有多少天,哲宗也随即去世。经过一番争论之后,端王即位,这位也就是那个很有名气的徽宗。

    不过大宋这一番折腾,特别是有着秦国在一旁比较,也让很多人都认清了大宋如今已经是日薄西山,只能在秦国的威压下苟延残喘,看清这个事实之上,湖广江淮很多地区主动开始依附秦国。

    在这期间并不是没有什么意外,除了依附秦国,或者依然效忠大宋之外,两国交战,也使得不少野心家冒了出来,其中就有慕容复了,这位慕容家的少爷之前在西夏发展的很不错,但因为秦国一举攻下西夏,也使得他的梦想破碎,只能离开了西夏。但因为大宋再次迁都,也让他看到了机会。

    于是慕容复在衡州开始起兵作乱,离开了秦国势力范围,想要在大宋衰弱的过程中分一杯羹就是慕容复的想法了,因为慕容家几代累积的各种物资,再加上招揽的各地帮会,以及慕容复在江湖上的声名,他这次起义的声势倒是轰轰烈烈的。不过结局也很悲催。

    大宋朝廷怒了。刚刚即位的徽宗以及众多大臣都怒了。这样的起义不纯粹是给大宋添堵吗?!好吧,秦国打不过,对付你们这些泥腿子却是没有问题的。尽管大宋一路南下,禁军以及各地方军多有出逃。但也都是奔向秦国,选择落草为寇的实在太少了,可以说这些起义军完全就是乌合之众。

    慕容复的起义军要好一些,毕竟慕容复在西夏也算是学习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