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二零. 利人精神 (第2/4页)
也想知道唐书这位见识才智尽皆非凡的人物怎么评价李密了,而且某种程度上,青州军和瓦岗也算是敌人哪。 “李密跳梁小丑而已,瓦岗军虚有其变,看似声势浩大,实则辖扼于洛.阳江淮之间,西进之路重峦险阻不说,更是根本没有那等能力西进!一缺重镇地利,二少纵横空间,四方势力虎视眈眈,更被隋军当成了眼中钉rou中刺,此乃鼠困笼中,往来奔命之象,其灭只迟早尔!” 唐书一番言语之后,悠然自得的品着岭南美酒,但宋鲁宋师道和柳菁却是怔怔的看着唐书,满脸的震惊,半响不知该说何是好,宋鲁和宋师道的能力不说,就算是柳菁也绝对不是什么花瓶,不然宋鲁也不会什么场合都带着她了,但对于唐书对李密的这番评价,还是让他们震撼住了。 无他,如今李密的声威盖世,哪怕是四大门阀面对李密的时候都有些踌躇,如今却被唐书说的一钱不值,而且唐书随意的几句话也已经点出了李密的欠缺之处,虽然语焉不详,却也让宋师道三人隐约的摸到了一些思路,但是在答案上却还是蒙着一层纱,看不清实质,心里百爪挠心般的难过。 三人对视了一眼,还是柳菁这位娇媚的女子,仗着自己性别上的优势,先是给唐书倒满酒,敬了他一杯之后,才娇声问道,“李公子所言,妾身也有诸多不解哪?公子对瓦岗密公多有不屑,但密公自当年随杨玄感起兵作乱,便以智谋闻名天下,之后孤身入瓦岗,得大龙头瞿让看重,出谋占据荥阳, 随后独领蒲山公营,更是声威浩大,直接剿灭了张须陀,如今兵围洛阳,虎视洛口仓,声势如日中天,又有民心所向,将士用命,为何李公子却有如此评价哪?” “哈哈……”唐书嘴角带着讥嘲的笑容,“声势人望这种东西,说有用确实有用的很,但说无用也是无用,当年诸葛孔明隆中对,所言三分天下,天时地利人和三种优势,刘备也是民心所向,将士用命,但最终还不是坑了自家亲戚,苟延残喘。由此可见,所谓的人和其实也很无力的很,而且巴蜀也算是占据了一定的地利,但蜀国依然无力北图,可见所谓的声势所谓的任何之类的,都是很不中用的。这争天下终究看的还是实力!” 宋师道和宋鲁等人都是微微皱着眉,随着唐书的言语思索着, “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李密的选择以及实力,他准备打洛口仓也是非常正确的,毕竟瓦岗招收流民无数,更是穷兵黩武应对隋朝的征剿,缺少粮草肯定无力为继。但就算是打下洛口仓又能如何,有了粮食,李密能够和隋军僵持下去,彼此攻讦,但因为洛口仓,隋军更是会重视他,集合多方面力量围剿也是可以想见的。被隋军牵扯住了精力,李密只能坚持着击败隋军,才能有下一步的举动。”唐书接着说道, 宋鲁宋师道都是点点头,表示赞同唐书这番说法,确实,李密就算拿下洛口仓,开仓放粮,集合更多的流民,训练更多的军队,但隋军也会集合更多的力量征讨他,这样的情况,李密也只能硬撑着。说到这里,宋鲁和宋师道也有些体会到了,李密这时候就是中原最大的靶子了,也是隋军最为重要的目标了。 “我相信以李密的能力,他能够坚持下去,甚至能够占据上风,但也就到此为止了。”唐书面容平淡,声音清朗,咬字清晰,字字都被宋鲁三人仔细倾听思索着, “当年李密随杨玄感起兵,他曾献有三策,上策取榆关,阻杨广大军归路,中策取关中,扼潼关天险,下策才是取洛阳,与杨广分庭抗战,杨玄感从其下策,兵败身死,前车不远,今日李密重来,又是兵困洛阳,自家的下策自家取,你道他是傻是笨?” 听到这里,宋师道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唐书已经继续说了下去, “当然以李密的才智,自是看得出来孰优孰劣,但所谓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一者瓦岗缺粮,只能就近取之洛阳,再者瓦岗地势恶劣,不破江淮不能下江南,不取洛.阳不能进河北,而伐江淮不止师出无名,李子通杜伏威之辈却也不是李密能够随意欺压的。妄自行事,只会被李子通杜伏威等人狙击,更有可能被隋军夹击。 欲进长安重关复壁不说,再加上瓦岗军大多数都是河.南等地人,西进的话,军民会有何反应也是很难说的。毕竟如今瓦岗的形式看上去很是不错,很多人不会情愿离开故土的。而且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瓦岗内部不稳,看似平静和谐,其实已经是暗流汹涌。李密如果想要离开河.南,瓦岗肯定分裂不说,甚至可能内讧,所以李密明知困难,但也只能僵持在河.南。 除却洛.阳,实无第二者可取,那洛.阳城乃是中原重镇,四战之地,城墙何等坚固高大,又有王世充这等老狐狸在,转着洛阳边打打秋风尚可,想进洛.阳,恐非他李密所能呢!更何况不只是王世充以及隋朝越王等人会抵抗李密,其他的有心人也会全力阻止李密进洛.阳的。” 唐书一番长篇大论,顿时让宋鲁和宋师道三人沉默了下来,静静思索着, 半响之后,宋师道沉吟了一下,下意识的放低声音,很是谨慎的问道,“李兄所说的瓦岗内部不稳,说的可是大龙头翟让?可据在下所知,翟让有勇无谋,对李密信任有加,待如手足,双方合作一向很是顺利,瓦岗能有今天如此声势,也是拜李密所赐,这点瞿让应该清楚才是,而且李密名声不坏……” 唐书嘿然一乐道:“昔年刘备入蜀,又何尝不是名声不坏,所谓一山岂容二虎,只看李密入瓦岗以来,每战必捷,锋芒毕露,便知他所谋非小,又岂是翟让一介莽夫可以驱使了的?不说其他,只是单单那所谓的独领蒲山公营就可以看出双方心里已经生出了龌龊。 瓦岗确实是因为有了李密的参加,才能有了如今的声势,但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眼见李密声望越来越高,占据的权利越来越大,而且瓦岗内部也有人更加的看中李密,别说是一介莽夫了,就是换了个胸怀大度、智慧高深的人也受不了,这就和朝廷中的功高震主有些相似,不管是平庸还是莽撞亦或是睿智,掌权者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肯定是不愿意的。 另外你所说的有些道理,但是对瞿让而言也有着另外一个道理,你也知道李密是孤身入瓦岗,说不好听点,当时的李密就是落水狗,是瞿让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和足够的帮助,才有了李密的东山再起,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恩德?你觉得这个道理是不是也说得通?!” 宋师道咂咂嘴,一阵无言,还真是说得通。不过原本在心中很被推崇敬佩的李密到了唐书口中竟然变得处境如此艰难,这实在让宋师道有种郁闷的感觉,当下继续问道, “就算李密也学刘备夺蜀,占了瓦岗基业,以他的名望才能,岂不更有作为么?到时候占据了大权的李密,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思进行规划和发展了,以他的智谋到时候自然知道该如何扬长避短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