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3章 誓言 (第2/2页)
这么离开大宋的土地。” 仿佛是下定了决心一样,他看着灵堂上那些灵牌,咬牙切齿道:“诸位兄弟,小乙绝不会让你们的血就这么白流。哪怕是拼着一死,也绝不容那些虏贼离开……” 灵堂上,依旧是一片寂静。 长明灯闪烁,似乎是那些战死的英灵,在为玉尹的决定而感到骄傲。 回到家,天已经黑了。 高宠等人还在等候玉尹,见他回来,忙纷纷上前询问。 “哥哥,种公唤你何事?” “呃,方才老种相公找我,是告诉我太子将出任河北兵马大元帅,要我代表太子,出掌元帅府参议之职,太子亲军屯驻真定。看起来。用不得多久,咱们就要走了。” “要离开东京?” 众人虽表情各异,但是对这个安排,倒也没有太多排斥。 “此事暂且保密,不要传扬出去。 田野不早了,大家都早些回吧……改日再与诸位兄弟痛饮,今日自家确是有些累了。” 玉尹突然送客,让众人有些奇怪。 不过。看他那一脸的疲乏模样。也就没有人站出来询问,便一一上前,和玉尹告辞。 “三郎。怎地看郎君似有心事?” 陈规作为太子亲军长史,虽不是玉尹亲信,但也前来道贺。 他和朱梦说并肩走出玉府大门。朱梦说正要与他告辞,却被陈规拦下,拉到一旁询问。 朱梦说愣了一下,摇摇头道:“这个,我怎知道?” 他反问一句,“莫非元则看出甚来?” 陈规笑了一笑,摇摇头,却没有开口。 他初来乍到,不算玉尹亲信。不过。对玉尹却颇为赞赏,特别是陈桥之战后,大宋时代周刊把功劳算到了太子头上,也使得陈规对玉尹更多了些认识。来到太子亲军之后,陈规大多数时候都表现的很沉默。公事上,他尽心尽力;私底下,也在默默观察玉尹其人。有些事情。他看出端倪来,却不好说太多,问太明白。 “没什么,只是觉得郎君看上去,兴致不高。” “你这么一说。我也有些觉察……按道理说,郎君新添千金。本是一桩喜事。怎地从老种相公那边回来后,连酒也不吃了,便匆匆要我们散了?的确是有些古怪。” 陈规的观察力和反应,远比朱梦说厉害。 “既然猜不出,便不要费心思了。 等过些时候,自然能看出分晓……对了三郎,我初来东宫,许多事情还不明白。你久居郎君身边,想来对太子亲军中的事情也多些了解,若有闲暇,何不由我来做东,你我吃几杯酒,正好与三郎讨教。” 朱梦说对陈规,倒是没有许多反感。 他虽说是太学出身,又是太子舍人,可陈规却是正经的中明法科进士出身,比之朱梦说,犹高出一筹。论职务,两人也相差无几,朱梦说自然也愿意和陈规亲近。 见陈规邀请,朱梦说想了想也就点头应下…… 玉尹送走了众人后,便坐在书房里,闭目沉思。 既然宋金盟约已经签订,那么完颜宗望和那两万俘虏,必然会被释放。 玉尹心知,此事不太可能出现寰转契机,赵桓那性格,更不是什么雄主,说穿了也只是小富即安而已。他不想和女真人开战,同时更忌惮赵佶归来后,对他皇位产生威胁。这种情况下,能够迅速和女真人休战,对赵桓而言便成了一桩好事。 也就是说,想要把完颜宗望和那些女真俘虏留下,困难重重。 这不是两万头羔羊,而是两万头恶狼。玉尹不可能调动太子亲军,更不可能从其他地方借调人马,那么又该如何阻拦这些女真人呢?想到这里,玉尹便觉得很头疼。 他不能在明处动手,便只有在暗中伏击。 可是,又该从何处寻来帮手? 玉尹手指轻轻敲击几案,眼角余光,却突然落在了几案上一件事物上面,心里不由得一动。 “老高!” 玉尹高声喊喝。 高世光便在书房外伺候着,听闻玉尹呼喊,忙走进来道:“郎君有何吩咐?” “老高,可还记得汴口七十二郎?” “啊?” 高世光一怔,旋即反应过来道:“郎君说的,可是那汴口田行建?” “正是。” “小底自然知道……这一年来,小底曾去过几次汴口,与那田大当家也有些交情。 前次郎君血战陈桥,田大当家听说后,还带着水军奇袭白马津,想要为郎君分忧……” 玉尹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他想了想,提笔写了封书信,连同田行建的那块腰牌一起递给高世光,“立刻去找大郎,让他寻十个马军与你同行,连夜赶赴汴口,见到田行建便与他说:我要他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