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记_第二一二章 量力而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一二章 量力而吃 (第3/3页)

,你说的这个,我当然也知道。”邓首长点点头。“日本跟美国的关系,我们先不去说了,我只是奇怪,你究竟想说什么。唉,你说的虽然很有意思,但说话总要分清主次才好啊。”

    “啊?”唐欢微微一愣,接着就连连点头,“不好意思。一时说上兴头。总是容易跑偏,我这是老毛病了。”

    “没关系。”邓首长笑了笑。“跑偏不要紧,重要的是最后能拉回来就好了。再说,你刚才说的也很有意思,多说一会儿也没什么。”

    “呵呵,谢谢邓爷爷的宽容。”唐欢挠了挠头,“嗯,我想对您说的意思是,这个,我们现在搞改革开放,要大力吸引外资,可这外资地吸引,不能盲目的引,不能单纯为了外汇不顾一切,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自己的生产力提升上去才是正道。一些涉及到关键部门跟产业的,比如重工业,比如矿产等方面,在引进外资方面还是应该慎重。还有,不能动不动就盲目听外国专家的意见,其实我国的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并非真的就是制度僵化,而解决制度僵化的办法,也未必就一定是私有制,就算私有制了,也未必一定全部私有,更不一定非是要上市融资,特别是海外融资,搞股份制,也要有选择有甄别。也就是说,解决企业僵化的方法有很多,企业化改革的办法也有很多,不能单纯别人说什么,我们就听什么。”

    “嗯,那么小唐。”邓首长这时候发问了,“那么你觉得,一个企业改革有什么好地方法么?不搞私有化,不搞股份制,还有更好的方法让一个资不抵债的企业起死回生么?”

    “当然有,而且方法很多,事实上西方国家的很多重要企业,也是国有地,或者说,是国家控制的。”唐欢点了点头,“其实对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的持续经营能力,而不是看他一时之间的债务多少,或者负债多少。就比如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由于各种问题资不抵债,要想搞活,就必须改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好办法呢?完全私有化自然是一种,不过这基本就等于是个人在掠夺国家资产,毕竟资不抵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一样有厂房,有工人,这些东西可不是说一个资不抵债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他们还是可以创造效益,创造财富的,这个企业需要地,只是一种新地管理制度跟经营理念。

    实际上所谓私有化改革,也不过就是改变管理制度跟经营理念而已,因为既然是私人的了,自然不能让工人跟以前一样吃大锅饭,也不必完全考虑工人权益,可以让他们下岗,一切能省则省,以追求利润为先,也就是自己地东西知道疼惜了。

    但是,既然这个厂改革的本质是换一个制度跟模式,那么是否私有并不完全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改变制度。或者有人要说,不是私有,自然没有动力。这其实也不对。要改变制度,关键是给职业经理人更大地职权,如果高薪聘请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让这个职业经理人来掌握企业,那么这个企业一样可以起死回生,甚至是如果为了挽留这个人才,可以给他部分股份,那国家还是大头,利益也是国家最多。

    换句话说,国企改革,最重要的是企业地舵手。也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作用,而不是企业的所有者是谁,其次,就是国有股份要放手,不要事事cao心,不能把企业当机关来搞,要当作西方那种股份公司来搞。”

    “这倒是个不错的说法。”邓首长听到这里点点头,“我也一直提倡要灵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搞,很多人都跟我说要私有化改革。要股份制,嗯,我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听你这么一说,果然还就是啊,看来,我以后有必要提一提这个问题了。”

    “我就知道邓爷爷您明白。”唐欢笑着点头,“不过邓爷爷,我说的那种方法,比如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未必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因为这毕竟牵扯太多精力,很多不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工业以及矿产等方面,比如钢铁采矿石油等可以继续保持国有外。其他轻工业方面的,还是包出去比较好,这样可以减少国家地精力。同时,对于外资的引进方面也要更有针对性跟辨别性,因为外资的进入,他们不是为了为我国发展做贡献,而是为了赚取财富,这样一来。股权方面一定要牢牢把持住。对一些优良资产,不能随意卖掉。现在我们国家恰恰缺少对金融了解的人才。如果大规模放任外资随便进入,而且对于外国的专家什么都听,那就是我们真正的灾难。”

    “嗯……”邓首长缓缓的点头,又开始慢慢的抽起了烟,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所以说邓首长,改革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对国家有好处才可以进行,否则就要多想想,多考虑考虑。”唐欢接着道,“我本身也不敢说对这些多么了解,不过我敢说我是真心实意为国家好。”

    “你不用说我也清楚。”邓首长笑了笑,“那些事情,我们就不要讨论了,关于如何企业化改革,还需要更多的实际论证,不能只是你说什么,我就听什么。对了,现在你可是富可敌国了,呵呵,如果真如你说的那样,大飞机项目,你也不妨搞一下,对了,你有什么计划没有?”

    “有,当然有。”唐欢点点头,“我打算以海外秘密财团地名义投入巨额资金,跟国有的飞机制造厂进行股份制合并,最好国家在名义上只占很少一部分股份,主要的拥有权,则是我私人收购。然后么,这个飞机制造厂可以看做我私人的产业,我可以在香港再搞一个分厂,或者说,主要装配车间落户香港。这样做,可以利用香港的地理跟政策优势,使得一些零部件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采购,未必一定要自己生产。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缩短飞机的制造时间,尽快产生效益,同时买来的零部件也可以继续自主研发,大大增强我们科研团队的力量。也就是说,利用香港目前特殊的政治地位,在这里搞大型飞机企业,完全就可以看做是一个民营,毕竟香港那里完全是一个不设防的地方。而大飞机研制成功,必然也会反过来促进发动机地发展,我们可以私下里技术共享,零配件共享,股权分配也会有一个私下的协议,如此一来,最终对国有大型运输机以及战斗机发动机产生一种良好的促进,您觉得呢?”

    “嗯,这个想法到有点建设性。”邓首长的点点头,“好吧,我还是那句话,不会直接介入这个事件,不过,我私下里会给他们打个招呼,让他们尽力配合你地合并计划。总之,这个飞机制造厂合并,可以当做一个民间私有化的改革,是一种商业行为,政府不怎么过问,你看怎么样?”

    “好,那可太好了。”唐欢这时候终于舒了一口气,“这样一来,我也就总算是放心了。”

    “不不不,你这样还不能完全放心。”邓首长笑着摆摆手,“你现在这么有钱,还要加大对国家的投资力度啊,以后比如什么其他重要的项目,但国家现在又无力支持的,不如就给你好了,只要你今后能吃的下,可别吃的撑不住啊。”

    “这您放心。”唐欢笑了笑,“我毕竟也是一个商人,会追求效益,量力而吃的。”

    手机用户可访问观看小说,跟官网同步更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