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九一八事变! (第1/2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九一八事变! “亲的,我们继续请你把你所有的想法都告诉我,我非常想听一听你对中国将来局势的看法。”史迪龙将军开心的对拉登上校说道。 很显然,史迪龙将军对于拉登上校的提议特别重视,现在连重庆的何部长都被他撂在了一边。 “将军阁下,想来您也知道,我在参加美国6军以前一直在哈佛就读心理学博士,而且我还非常有幸的考到了国家医师协会的心理学医师执照所以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我个人认为我还是非常过关的。”拉登上校接着语气坚定的对史迪龙将军说道。 “您说的这个我都知道,可是这个与您下面所要谈的事又有什么关系呢?”史迪龙将军有些不解的对拉登上校说道。 “不但有关系了,而且关系非常重大,思想决定行为,气质决定行为模式,一个领袖的个人心理状态和气质决定着他对事物的判断和最终处理方式。 不瞒将军阁下,最近半年多以来,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各个政治势力领袖们的个人气质和行为模式,为此我收集了他们所有人的过去二十年以来的讲话的言稿,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拉登上校接着语气坚定的对史迪龙将军说道。 “有结果吗?”史迪龙将军有些好奇的对拉登上校说道。 “现在基本的况已结出来了”拉登上校接着语气坚定的对史迪龙将军说道。 “好,那快快说说看”史迪龙将军非常好奇的对拉登上校说道。 “我认为中国的政治领导人分为四大派系,分别是投降派,妥协派、强硬派和骑墙派。”拉登上校接着语气坚定的对史迪龙将军说道。 “亲的,请说的详细一此”史迪龙将军非常好奇的对拉登上校说道。 看着史迪龙将军越好奇的神,拉登上校于是接着说道: “其中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前国民常副总裁汪精卫汪先生,我认为他这个人从心理学上讲是可以简单概括为:懦弱、自卑、胆小、犹豫不够果断,行为非常容易受外界因素所影响。 仅从他单方面同本人签署合平协定,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个人对本人的力量非常的害怕,以至于本人还占领着自已国家土地的况下,就轻言放弃——代头举了白旗。 我认为,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能总是从我们自已的角度上来看问题,而是应该换一个角度,从对方的角度上来看问题,我个人称之为‘换位思考’,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种况生在我们美国,结果会怎么样 比如说,有一伙异教徒突然从我们的政府的手中抢走了十几个洲,而我们的副元却跟他们签署和平协议,那结果会怎么样?您会怎么做?” “该死的软骨头,我一定会亲手拧断这个副元的脖子”史迪龙将军非常气愤对拉登上校说道。 “这样就对了,所以说,我认为汪精卫及其同伙在中国没有任何政治前途可言,我们都这么想,更何况那些中国人呢要知道,他们对于他们祖国的,与我们对于我们祖国的是一样的。 此外,中国还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历史古国,他是四大历史文明古国中唯一的一个没有被外来文明所征服过的历史文明,当他们的祖先在写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光着股在森林里打猎呢 就在昨天,我现在重庆的图书馆内有一个只有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看着一本中国二千多年前写成的古书,那本书的的名字叫。 一个只认识二千多个中文单词的小孩子竟然能看得懂两千多年前古人写的一本史书,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仅凭这一点我就可以肯定,本人无法征服中国。”拉登上校接着语气坚定的对史迪龙将军说道。 “那么,你认为谁是妥协派呢”史迪龙将军非常好奇的对拉登上校说道。 “我认为在中国这个最大的妥协派就是你口中的那个花生米先生这个老家伙不但固执、多疑,而且胆小,甚至有些叫人不可思议”拉登上校以调侃的语气对史迪龙将军说道。 “说一说你的理由”史迪龙将军一脸坏笑的对拉登上校说道,很显然,他对于自已给中国此时最有权势的人起的这个外号感到非常的满意。 “我仔细的研究过从三一年至令中队同本人的作战纪录,从中现了一些非常不寻常的现象,比如说被中国人称之为“九一八事变”的军入侵东北,蒋先生的前后的表现就叫人非常的怀疑他还是不是这个国家的元,反正我知道,如果这件事生在我们美国,那他这个国家的元即使不被被自已的卫队给干掉,他会被我干掉。 一九三一年,军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相继制造了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并公然在沈阳的街头搞起了军事演习,想想看如果有人在纽约这么搞,我们的总统会怎么干? 可是蒋先生在当年的六月五南京立法院的讲话说:“今中国唯一之敌人为赤匪也就是延安方面的那些者”并在七月份给张学良将军的电文中称:“生全国的排运动,恐被共党利用……故官民须协力抑制排运动。”显然,我们的总统不会这么干,一定是先把外敌干掉,再和自已人算帐。 同年七月二十四蒋先生表称:“排动动,荼毒国家,并损坏政府而已。”结果是南京等地的举行的抗集会都被蒋的国民政府所取缔,估计我们的总统要这么干的话,白宫前面一定会聚集成千上万的武装民兵要干掉他。 同年八月十六蒋先生给张学良将军去了著名的铣电,其内容竟然是:“无无论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千万不要逞一朝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