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节 低调的奢华 (第2/2页)
于完全可以用于现代的书刊。马王堆帛画则和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壁画《法老王向赫特女神奉献》(BC1300年,西底比斯法老王陵墓),以及第十八王朝的石版画《家庭和乐园》(BC1980,藏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看上去则更像同一时代的画家所画。 但是到了埃及的新王朝时期,也就是古埃及艺术最灿烂的时期,在雕塑上他们取得了更关键性的进展,那就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比如《内费提提王妃头像》(十八王朝,约BC1345年,现藏于柏林新博物馆),看上去就是栩栩如生的一个人,非常震惊的现实主义手法。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在第四王朝的《书记官坐像》(BC2600,藏于巴黎卢浮宫)中,就很尽职的还原了他肚子上的肥rou。新王朝时期的第十九王朝修建的阿布辛贝尔岩廊(BC1244,坐落在埃及的阿布,辛贝尔)也有20米高的皇帝本人雕像。这些作品在美学上的成就就足以等同甚至超越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雕塑。 (有条件的书友,如果能够去拜访名胜古迹,一定要记住,能够欣赏这些,比留下合影更有价值更重要!至少,通过一番比较,你能真正了解到这玩意有多么牛逼,这钱真没白花啊!) 同样,两河文明中阿卡德统治者头像(BC2300年,伊拉克国立博物馆),就已经是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处理眼窝,嘴唇和鼻梁。纳拉姆辛记功碑的人物造型,构图和比例都和唐代的宗教绘画十分相像,但是细节仍然已经有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 至于到了古希腊和爱琴海地区的美学呢,在古朴时期(BC500以前),还略有遗存原始崇拜的大胸脯女子雕像(MinoanSnakeGoddess,BC1600,克里特岛的赫拉克莱恩考古博物馆)之类的带有抽象风格的雕塑,而BC460年的青铜宙斯像(国家考古博物馆,希腊雅典),就已经和我们现在感知到的希腊古典主义的肌rou猛男像没什么区别了。 古罗马时期的庞贝城被维苏威火山灰盖住(AC79年)以后,留下的珍宝中就有四种风格的壁画,其中庞贝第二种风格(建筑结构式),就是为了扩大室内的空间感而创作的绘画,它的透视和空间感,足以让现代学习素描的同学感到膜拜。(《希尼斯特别墅》,BC40年绘,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请注意它的功能,他可以让房间里的人觉得那画是个窗户,显得房间更大点……)。 一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其实都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审美情趣的重现和发展。 文艺的昌盛不是没有经济和政治原因的。当时的西方和东方一样,都停留在多神教的时代,但是西方城邦制的民主,让文艺的生存,具备了更多的自由。什么是城邦制呢?其实他们和中国的部落们比起来,就一个区别: 人家有房啊,还是私有的!所以愿意为了房子画啊!你看鲜卑人,蒙古人部落虽然分等级种族吧,但某些层面也是讲民主的。但他们都是不修房子,敌人来了马上就卷铺盖滚蛋。汉文明的城市都是政治城市,一打仗别说房子了,什么都完蛋。 不说远的,直到今天你买了房,你敢说自己有房?正在倒数70年呢!就这房还能涨成这样,只能用中国人几千年没住过好房子来解释了——这憋的是相当厉害。 (这段是开玩笑啦。对西方文艺有兴趣想了解更多的书友,可以看看这个,也是本章很多引用的来源:《西方艺术风格讲义》,李贤辉副教授,中华民国台湾崇右技術學院,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th9_1000/index.html) =分割线= 为了帮助高阳公主实现她在贵妇圈内“低调的奢华”,引领“时尚风潮”,最后还能赚钱的目标,李志坚首先要设计一套风格独具的马车和饰物。 唐代的马车是以挂着金光闪闪为荣,远远看去,就跟一座金山在移动似的。其实他这样做就一个目的——让人能认出来的同时感到震惊。等到人人都用上这个风格,难免就觉得腻歪,只能继续堆金子,攀比数量了。 李治要干的,就是不靠堆金子,也能达到让人过目不忘,并且绝难效仿的目标。 那就是——银色流线型悬挂式车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