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7 再出传世华章《师说》(二合一保底) (第1/2页)
八大博士同时动容。 这是往死里撕啊。 程颢写一篇,高大全就写一篇。 而且高大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程颢赖以成名的贬斥的一文不值,甚至是反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已经是和程颢结为了死敌。 ,是程颢证道的作品。 凭借,程颢积累了巨大的名望,他绝不容许有人动摇他的根基。 而且也不得不说,九州各学府的老师从中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利益,因为的风靡九州,程颢的很多观点,都成为了普世观点。 比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比如学生必须要无条件的服从师父的命令。 这些反人类的规矩,让世人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之后,程颢作为既得利益者,身后汇聚了惊人的能量。 这么多年来,其实不乏有人反对程颢的。 但是面对大势已成的程颢,这些人的反抗无疑是以卵击石。 毕竟,绝大多数九州老师,都是站在程颢这一边的。 而这些人的背后,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现在,高大全又站出来贬斥程颢,无疑得罪了这一个庞大集体,让很多人暗中为高大全捏了一把冷汗。 程颢冷笑,如果高大全从别的方面攻击他,他还真没什么信心。 但是从上攻击他,在他看来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旦出事,会有很多人都受到殃及。 程颢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以他胜券在握。 “高大全,你年幼无知,不尊师长,这些我都不在乎,不过要在学术上挑衅我,你还没有这个资格。”程颢下巴微抬,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 在理学还未彻底成型的情况下,已经是他前半生的集大成作,他不相信高大全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能翻了天。 可是事实上,高大全的确有能量翻天。 “我不是在学术上挑衅程博士,而是在道德上质疑程博士。的存在,扼杀了很多青年学生的独立性,强行将他们的人生捆绑到老师头上,对这些学生而言,这是不公平的。”高大全义正言辞。 很多太学生都心有同感。 真当做学生的每个人都把自己老师当成亲爹供奉? 很多人其实也是很恶心自己老师的,偏偏在等级森严的规矩面前,他们根本不敢做出反抗。 高大全无疑是替他们出了一口气,单看他对程颐的态度,就让人感觉这果然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男人。 而现在,他又要挑衅,他能够撼动几十年前世人默认的铁则吗? 程颢是绝对不相信的,而且他自认在这件事上,占据了绝对的道德优势。 “高大全,你是在否认尊师重道这种价值观吗?”程颢给高大全扣了一个大帽子。 高大全不傻,当然不会接。 “程博士误会了,尊师重道当然是要的,但是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我也承认一个好的老师能够给学生的一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做老师的,也要时常自省,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值得被尊敬的。” 程颢自是不理会高大全的强词夺理,所以他大声吩咐道:“笔墨纸砚准备,我们一起来看看,高大博士精心准备的。” 他想让高大全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人,因为他确认,像那种级别的文章,是可遇不可求的。 没有人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连续做出传世文章,真的深究起来的话,传世华章比传世的诗词更加难得。 可惜,他不知道,高大全是开挂的。 等太学生将一切都准备好,高大全拿起笔,嘲讽的看了程颢一眼,边开始一边挥毫一边吟诵道: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至此处,高大全落笔,满场寂静无声。 程颢面色惨白,其余人则是不可置信。 在场的人,除了蒋平和太学看门的两个保卫外,其余的人都是有学问的。 太学生,地位其实相当于地球上的研究生了,高大全这篇所表达的意思,他们一听就能懂。 正因为听懂了,所以才震惊。 单以文采而论,包括二程在内,任何人都要承认,绝对是要胜于的。 而文坛其实也是一个以实力论高低的地方,一个人的才华到了逆天的程度,是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住的。 就如这篇。 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它定然会流传九州,甚至进入各州的教材之内,名垂青史。 程颢慌了,他感觉到了危机。 这篇,毫无疑问是在给他挖坟。 前两句话,其实看表面意思,反而更像是在致敬,强调老师的重要性。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到这里,一切都没有问题,程颢甚至已经认为高大全是在哗众取宠。 可是随后,的文风立刻一变,把驳斥的体无完肤。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