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世纪大股灾(上) (第1/2页)
1929年3月,美联储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但美国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斯.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经纪商和银行家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也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 不过,也有不少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者之一。他对自己说,如果连擦鞋匠都在买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这个明智的选择使他提早撤出资金,为其家族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1929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溃已经近在眼前。9月3日,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这句话被发表。其实,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却只被人们当做笑谈,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千古留名。此话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惊动了总统胡佛,他赶紧向新闻界发布讲话说:“美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失去以往的平衡。”有关的政府财政官员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股市在经过昙花一现的上扬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暴跌。 其实就在9月3日这一天。股市已到了历史的最高点381.17点,没有巴布森的一席话,或许超过400点也未可知。 威廉稳坐钓鱼台,但手下的人却冒了一身冷汗,克隆士兵因为知道老板的能耐,倒不是很惊讶。美瑞尔却在暗自庆幸,亏得老板提醒,才免于重大损失。尤其是自己数百万的神甲都安全的撤了出来。这才是他最感激的地方。 股市反反复复的震荡,虽然华尔街采取了一些救市的手段,但泡泡已有了裂缝,再想修补为时已晚。聪明的哪怕少赚点也不顾一切的跑出来,但绝大多数犹豫不决的股民却还在憧憬这只是短暂的下跌,未来会更美好。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美国股民的焦虑等待中,1929年10月21日,为了稳住股市,政府要求征收“保证金”。股民们开始认识到。若真收保证金,他们的储蓄、房产等一切都将失去。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1小时40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 10月23日,形势继续恶化,指数下跌31点。 10月24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股市停盘,交易大厅里仿佛有无数的幽灵在飘荡,地狱的大门就此打开。无数的股民,无论是衣冠楚楚的大富翁,还是满面风尘的交易商,或战战兢兢的小平民,都是面色灰败,神色绝望。一切都完了,什么希望都没了。富足的生活,美好的愿望统统都消失一空,只剩下无尽的深渊等着自己。 大城市的广场上,农场的田地边,铁路的货场里,港口的码头上,轰鸣的机器前,奢华的酒会上。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没有人会相信这是真的,没有人。从天堂到地狱有时候遥不可及,有时候又只有一步之遥。 蓦然,一声绝望的惨叫声响起,这仿佛是开往地狱的列车响起了开车的汽笛。凡是有人的地方都炸锅了。没有人在乎礼仪,无数人在疯狂的冲向银行,冲向证券公司。哪里还有他们最后的一线生机。如果连最后的裤衩都没了,那就真的死定了。 广场空了、商场空了、工厂空了、码头空了、酒会空了,所有的工作场所都空了。只剩下无数家银行门前拥挤的人山人海。 银行也疯了,这时候没人管你是谁,他们只要钱,只要存在这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