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授人以渔?不存在的 (第1/2页)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青州街,是深蓝GC区人流量最多的街区之一,现在,就请大家跟着我们的镜头,看看这条街区此次创建文明街区的成果。”一辆采访车停在青州街的街口,车上映着“南国早报”的logo。记者、摄影师以及两名后勤沿着街道拍摄着街景。 青州街两侧全是1:1仿建的古建筑,这样的街景虽然谈不上全华国独一无二,但也真的十分罕有,摄影师拍得很认真,周围的店铺、行人,街道的垃圾桶、路牙子边的犄角旮旯,都有特写。 这是一条很干净的街道,随时随刻都有保洁人员,因为要创建全国十大文明街区,必须要防止有什么领导突击检查,所以起码在卫生这一块儿,街道相关的所有人员都是随时待命的。 记者是个胖胖的中年男人,对着镜头说了几句话之后,就开始介绍起这条街的历史来了。 远处,刺耳的二胡音乐传来,一个乞丐跪在一家店门口,旁边有人驻足围观,记者已经发现那边的情况了。 一般情况下,遇到这种不和谐的情形,特别是该地区“创文明”的关键时刻,普通媒体的记者是不会上去拍的。 但是此刻,这位胖胖的男记者嘴角咧起,挑了挑眉——他不仅要拍,还要大拍特拍。 他来的时机很准,就像是提前就知道有人在街上乞讨一样,就像是专门为了拍到那个乞丐,才急匆匆地赶来的一样。 记者和摄像快速走了过去,人们看到摄像机,纷纷避让或者离开,但也有几个好像一点也不介意“上电视”,并没有走开,反而故意往记者那边靠了靠,跃跃欲试。 “您好,我们是南国早报网络电台的记者,请问你们围在这里做什么?”记者拉过一个“路人”,明知故问道。 “哦,是这样的,这个乞丐已经跪在这里很久了,我们看他哭得凄惨,才来围观的。”路人说道,一点也没有普通人面对媒体镜头的紧张感。 摄像师转过镜头,给了乞丐以及他前面地上的硬纸板一个特写。 看到居然有记者来了,乞丐面色一变,低着头不太敢大声哭了。 男记者微微一笑,拿着话筒刚想采访一下这位乞丐,问问他对于青州街这条“全国文明街道”有什么看法,就算是对这条街区,甚至是整个城市社会有什么不满,都可以畅所欲言地在镜头前爆发出来。 可就在这时,他眼睛的余光就瞄到了他最不想看到的东西。 又有一队采访记者来了,是深蓝电视台的。 “又是你啊,王宝年?”一个穿着蓝色女式西装的记者带着她的摄影师走了过来,“这一趟又接了谁的活儿啊?” 早报的男记者示意自己的摄像师关掉摄像和录音,然后冷笑着对女记者说道:“我当然接得到活儿,哪像你们,做鹰犬却只能拿死工资。” “是啊,我们只能拿死工资,哪有你们报社厉害,都是拿洋人基金资助,是赚‘外汇’的民营好企业哦!”女记者反讽道,“没办法,你们撒钉子,我们只好跟在后面拔钉子了。” 两人的声音都很低,除了各自团队的人,其他人也听不见,就算听见了,对于二人所说的“暗话”,多半也听不懂。 “嗡。” 两队媒体人正有些剑拔弩张地对峙着,一辆白色的大众车停在了不远处,一个身材健硕得惊人的年轻人打开车门,走了下来。 ……………… 张伟老远就看到张姐店门口围着人,以为又是哪来的不长眼的闹事,加速开了过来。 一下车,就看到了两队记者,以及越来越多的围观群众。 张伟皱着眉头挤开人群,看到了跪在大门口的乞丐。 乞丐讨钱并不是什么百年难遇的奇景,乞丐在街上乞讨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但是挡在张姐门前,张伟就不高兴了。 还有记者,又是电视台,又是报社的,都挤在一个乞丐前面做什么?难道这乞丐是哪国的王子不成?或者是哪个明星假扮的? 然后他看了一眼乞丐膝盖下,纸板上写着的“求救信”。 “母亲和儿子都得病了?这么惨?”张伟蹲了下来,“你这样冒着烈日跪在地上乞讨,一天能讨多少钱?” 乞丐男看着周围的吃瓜群众和记者,脸色很不自然,但想想他们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光脚的还怕穿鞋的? 既然有人问他,他就回答好了:“不多,一两百块钱吧!” 他这摆明了睁着眼睛说瞎话,刚才在张姐花店上一家店铺门口跪着的时候,人家老板就给了他一百元让他滚蛋,这一路上他已经跪了二十几家店铺了,就这小半天工夫就赚了几千了,这还不算那些被他欺骗的普通路人施舍的钱。 可是实话不能说呀,记者在呢,说了岂不是成了呈堂证供了? “哦,那你这纸上写着母亲癌症住院,三岁小儿子先天性心脏病并且脑瘫,这两个都不是小毛病啊,加起来没个一两百万,别想送医院去治疗吧?让我算算,你一天就算能要两百,不吃不喝不住不穿,一个月能赚六千,一年七万多,十年才七十多万,就算你跪着10年,也凑不齐医疗费,而你的母亲和儿子这十年怎么办?等死?别的我不知道,老人家得了癌症,不治疗好像活不到10年吧?”张伟问道。 “呃……”乞丐语塞,回答不上来,因为他就是个江湖骗子,扯淡的,过两天换个街头,换身打扮,地上的纸上写的内容也换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