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佛教各体系对比 (第1/2页)
第一章瑜伽七轮(查克拉): 1纯真根轮(会阴,红色,四花瓣,白色左阴脉之源) 2真知腹轮(闾尾,橙色,六块花瓣,红色右阳脉之源) 3正道脐轮(腹部,绿色,十块花瓣) 4幻海空轮(又称彼岸,绿色大圈,蓝色中脉之源,不在七轮之中,但是很重要,它将瑜伽分出两个层次。) 5仁爱心轮(胸部,绿色,十二块花瓣,爱众生) 6大同喉轮(喉部,蓝十六块花瓣,主宰声音) 7宽恕额轮(眉心,靛色二块花瓣,第三眼,人宇合一) 8自觉顶轮(头顶,紫色千花瓣,自觉罗汉果,相当七地菩萨) 第二章禅天禅定(七识住): 出《阿毗昙论》,识即心识。住者。谓此识随所感报而安住也。论中不及四禅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曰。善处在欲界。及色,界三地。无色界亦然。是说为识住。(色、界三地者。初禅。二禅。三禅也。无色界亦然者。谓亦有三地。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也。) (一)身异想异识住,又作身异想异如人一分天,指人界、六欲天及劫初起除外之色、界初禅天,此处之有情身相、容貌皆异,苦乐、不苦不乐之想各亦差别,故称身异、想异。 (二)身异想一识住,又作身异想一如梵众天谓劫初起,指色、界初禅之劫初起之梵众天,彼等皆自想为大梵王所生,大梵王亦想此诸梵众皆我所生。同执一因无别想,故想一;然大梵王身量高广,容貌、威德、言语、光明、衣冠等,一一异于梵众,故身异。 (三)身一想异识住,又作身一想异如极光净天,为色、界第二禅。此中有情身相、容貌无异,乐与非苦乐二想交参,故称身一想异。 (四)身一想一识住,又作身一想一如遍净天,为色、界第三禅。此中有情身相无异,唯有乐想,故想一。 (五)空无边处识住,超出一切之有色处。 (六)识无边处识住,超出一切之空无边处。 (七)无所有处识住,超出一切识无边处。后三识住为无色界之下三天。此七处为识之安住处,为有情皆希往止之所,故称识住。 实际上,个人认为其上还有最高的三摩地。不增不减、不生不死的三摩地境界,相当于菩萨乘的八地菩萨。 所谓三摩地境界的‘不增’就是已经将这个体系修炼到极致,‘不减’就是已经证果,一证永证。‘不生不死’就是脱离了生死。 【一】色’界四禅天依禅定的深浅粗妙而分四级,共有十八天。色‘界虽然没有男女、饮食、睡眠等欲’望,但是还有殊胜的形色、精神上的爱情、国家的型态、社会的组织等现象,此天以禅悦法喜为食,因此称为色‘界。 1初禅三天:指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初禅以上已不食人间烟火,因此没有鼻、舌二识,但是尚有眼、耳、身、意四识所生起的喜、乐二受,以及寻伺思惟的能力。 2二禅三天:指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此天光明最小,故名少光天。此天说话时由口中显照无量之光明,故称无量光。此天绝音声,以光为语言,故名光音天。二禅以上只有意识,没有眼、耳、鼻、舌、身三识以及寻伺思惟,因此只有喜、舍二受与意识相应。 3三禅三天:指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三禅天只有意识,与乐受、舍受相应。 4四禅九天:指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四禅天只有与舍受相应的意识。 【二】四无色天:无色‘界的有情,虽然没有物质,但依定力相应而感得的业报有深浅不同,因此也分为四级。无色‘界已经完全超越男女饮食、身体形质的障碍,不执著於任何的形色,只有纯粹精神的存在,和色’界一样以禅悦法喜及识为美食。 1空无边处天:指厌于色身系缚,不得自在,欣求虚空无边,由加行入空无边处定为因,所得定地的果报。 2识无边处天:指厌离空无边处天,由识无边之定所招感的果报。也就是思惟清净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识之相,观察照了无边的识相,以先思惟无边的识相而修加行,展转引起第二无色定,称为识无边处。 3无所有处天:指厌患识无边处,舍诸一切所有,寂然安住不动。到了加行成就时,不但所思惟的空没有了,连观无边心识的能观心也没有,因此名无所有处天。 4非想非非想天:此天的定心,至极静妙,已无粗想,因此称为非想;此天尚有细想,因此称非非想。此天位于三界九地的顶上,因此又称有顶天。非想非非想天虽然牛逼,但是也没有达到永恒境界,此境界的寿元有八万大劫,相当于宇宙生灭80000次。 其上的三摩地境界才能超越寿元局限,达到永恒境界。 第三章五眼六通: 1五眼:指rou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2天眼,有夜视,远视,微视,内视,透视,全视角,释放各种能量等神通。 3慧眼,为罗汉的眼,看见过去未来。 4法眼,为菩萨的眼,知道一切法门、真谛。 5佛眼,为佛陀的眼,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 六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 前三通可以顾名思义。 神足通又名如意通,变化自在如意。 宿命通知晓宿命、因果。 漏尽通,又名漏尽智证通,即超越生死,断绝烦恼的罗汉境界,相当七地菩萨。 第四章声闻(小乘罗汉) 声闻乘十地: (1)受三归地,指初受三归戒之位。 (2)信地,指信根成就之位。 (3)信法地,指信四谛理之位。 (4)内凡夫地,指修五停心观等位。 (5)学信戒地,指三学成就之位。 (6)八人地,指见道之位。 (7)须陀洹地,指预流果之位。 (8)斯陀含地,指一来果之位。 (9)阿那含地,即不还果。 (10)阿罗汉地,即无学果,阿罗汉有习气。自觉 第五章缘觉(中乘辟支佛) 缘觉(辟支佛)乘十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