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苏秦身挂六国相印,威风啊威风! (第1/2页)
解决了秦国的威胁,苏秦就离开赵国,前往韩国。作为赵肃侯的代表,苏秦一上来就给韩宣王一通分析,大王,韩国自吞并郑国以来,土地更加完整,山河险峻的优势更加明显。自从申不害变法之后,韩国的战斗力十分强大,现在少说也有几十万的精兵。再加上您韩国的独门秘诀,能制造天下最锋利的兵器,您根本就没必要屈从秦国啊。 听罢分析,韩宣王叹了一口气,哎,韩国虽然有你说的这些优势,可是相对秦国来说,这根本不能转化成胜势,再说,我现在向秦国示弱,是为了保全国家人民,也没有辱没祖宗,向秦国投降啊。 苏秦淡淡一笑,大王,您当秦国是小孩子吗。今天你向秦国示弱,明天秦国要你割让土地,你怎么办?你若是不给,如你所说,你打不过秦国,要是给了,秦国必定会变本加厉,索要更多,那韩国的灭亡之日,就不远了。这一番话说的韩宣王是哑口无言。 苏秦继续说,我看大王是个明白人,韩国又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不寻求自保之策,却甘心顺从秦国的摆布,我都替大王难为情啊! 听到这里,韩宣王脸涨的发紫,站起身来,手按宝剑之柄,高声道,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也不能去伺候秦国,我知道赵王派你来,是要联盟对抗秦国的,从今天开始,算我韩国一个。 搞定了韩国,苏秦又马不停蹄,来到魏国。 老套路,见到魏襄王之后,苏秦开始分析魏国,大王,咱们有一说一,魏国确实土地面积不大,这是明摆着的实事。可魏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人口密度大,从人口数量上,社会经济上来说,魏国的的势力就算赶不上秦国,也应该和楚国差不多。 现在的魏国,年年给秦国上供,月月向秦国请安,可你看看,就前几天,秦国还是攻下了魏国几座城池,就是因为你采取只求自保不反抗的方式,所以才没有国家帮你的。 魏襄王苦笑了几下,先生啊,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魏国是有点实力,可一则,那点实力和秦国没法比,二则,我挨着秦国这么近,人家只要手痒痒,随时都能把拳头伸过来,你说我能怎么办。 苏秦看魏襄王这幅怂样,不由得笑了。大王啊,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事情不是没有,当年勾践打败夫差,周武王牧野大败殷商,都是如此。再者来说,魏国也不是不堪一击的主,以魏国现在的国力,足可以和秦国掰掰手腕,如果只是一味的割地求和,等逼到被迫一战之时,国力已经大损了,就真的是难求一胜了。 魏襄王点头沉思了片刻,喃喃自语道,可是,现在很多大臣,都主张要低姿态对待秦国的。 苏秦见此情景,赶紧上前一步,提高嗓门说到:大王,那些都是jianian佞之臣,他们都是为自己安危考虑,没有顾忌国家啊!大王! 魏襄王有点被感动了,那依先生之见,我魏国该何去何从啊。 苏秦看火候差不多了,不紧不慢的说到,大王,对抗秦国是必要的,可也没必要让你们一个国家去犯险,我这次来,就是奉赵王之意,想让六国联合起来,举六国之力,共拒强秦。这说来说去,联合对抗秦国,好处最大的,还是你魏国。 魏襄王激动的是热泪盈眶啊,我从来没见过,您这么明白的人,以后赵国怎么做,我魏国一定跟着干! 吓唬完了韩国和魏国,苏秦整理好心情,东进齐国。此时的齐国国君,是齐宣王,苏秦还是不变应万变,照例先是给齐宣王分析国情和敌情。 大王,你们齐国厉害啊,四面都是天然的屏障,而且兵精粮足,国富民强。自建国以来,无论怎么打仗,从来没有动过泰山南面的部队,也没有让清河和渤海沿岸的士兵出过力,齐国的实力可见一斑。 您的都城临淄,更是富得不行,而且人口众多,足足有七万户,一旦天下有变,这里就可以凑足二十多万大军。依我看,七国之中,还是你齐国实力最大。 拍完了马屁,苏秦话锋一转,挑起了毛病。韩国和魏国害怕秦国,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和秦国太近了,要是他们和秦国发生战争,十天之内就可分出胜负。他们要是侥幸打胜了,也是国力大损,给其他国家可乘之机,要是不幸打败了,就有亡国灭族的危险,所以韩国和魏国才会那么惧怕秦国。 可你齐国就不同了,秦国到齐国路途遥远,齐国又占据易守难攻之地,所以秦国就算有心,也不敢轻易对齐国动兵的。齐国占据了这么大的优势,可我听说,您的大臣们,都主张齐国像秦国臣服,这实在不是拿国家俸禄的人该出的主意啊!如今赵王派我前来,就是要和您合计合计,把六国联合起来,让他秦国根本不能奈何我们。 一番话说得齐王频频点头,先生说的有道理啊,我这个人比较愚钝,住的又很偏僻,从来没有听过您这么有见地的话,您回去告诉赵王,我齐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