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 逃犯刘邦成了抢手货,出头鸟项梁中枪早亡 (第2/2页)
那头的情分是彻底断了,一咬牙,就跟着刘邦干了。他就给刘邦出了个主意,写了一封声泪俱下的书信,痛斥县令要拿全县百姓的性命保自己的乌纱,而后把书信抄成几份,用箭射到城里,号召城里百姓杀掉县令,保卫家乡。这县令平时人缘就不咋地,再加上现在的天下已经乱了,城里的百姓就一拥而上,杀了县令,迎接刘邦进城。 刘邦进城以后,响应百姓号召,自称为沛公,也扯起了起义的大旗开始了他的造反生涯。刚开始的时候,造反的还是比较顺利,因为他的目标比较简单,只是周边的县城,也算是顺风顺水,被他拿下了一些地盘,手下除了萧何曹参这样的本事人,也有不少英雄好汉前来相投。随着自己势力的壮大,刘邦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了,他开始纠集人马,攻打比较大的城市。可这一打才发现,自己的实力还是不够。那个时候,项梁的军队风头正劲,刘邦就带领部分人马前去投奔项梁,项梁正是招揽人才之时,看到刘邦前来投奔,也乐得接纳,就派自己人马去协助刘邦攻城。得到大靠山的刘邦,一鼓作气攻下了之前难啃的骨头,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就自己眼前这点力量,那还不足以独占山头,于是,就彻底依附了项梁,成为项梁手下一员大将。 现在天下的起义军里,数项梁实力最强了,不久陈胜死亡的消息也得到了证实,项梁就琢磨,是不是我也该整点大动静了,于是就召集手下的将领谋士,让大伙商量一下,下一步该怎么走。项梁手下有一个谋士,名字叫范增,这范增有七十多岁了,可还是头不昏眼不花,脑子比一般人都灵光。范增看出项梁有称王的意思,就拐外抹角的说了起来,要我看啊,陈胜确实是条好汉,可他毕竟是农民出身,名不正言不顺的,就称起了王,这是有点作死的意思啊。说完范增看了项梁一眼,项梁微微点了点头,先生继续。范增看试探成功,就接着讲,当年秦灭六国,最冤种的就是楚国,不说别的,就说当年楚怀王,那是被骗到了秦国,客死他乡的,楚国人都为自己国君感到屈辱,到现在都还惦记这个事情,所以在楚人里流传着一句话,只要楚国还有三户人,秦国的江山就坐不稳。陈胜当年就是缺乏远见,他不去拥护楚王的后代,反而自立为王,这就是他失败的最大原因。项梁现在已经彻底明白范增的意思了,他向范增拱了拱手,那么依先生之见,我们该何去何从?现在该轮到范增微笑了,将军啊,您从江东起兵,各地的豪杰都纷纷响应您,正是因为您是楚将的后代,他们希望的是,能从您这里看到楚王后代重振楚国的希望啊。项梁用力点了点头,好,大伙就加把劲,把楚王的后代找出来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有人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孙子是孙子,就是混的惨了点。这小子躲在一个村子里,给别人放羊,不管放羊也好,放猪也罢,就是你了。大伙也没过多征求他的意见,就把小羊倌带到了项梁的军中,到了夏天,项梁就把这小羊倌立为楚王,为了表示对楚怀王的怀念,这小羊倌也叫楚怀王。 这个时候的秦国大地,是乱成一片,不但出现了楚怀王,之前六国的各个贵族,也都纷纷起兵。占领了点地盘之后,就恢复了自己的国号,开始称王。由于大家有着同一个梦想,推翻秦朝,所以都是朋友,互相都要照应着点。公元前208年,北边的起义军朋友被秦军围攻,没办法,就向楚怀王求救,理所当然的,就由项梁带兵前去营救,项梁也是猛,带领军队赶到东阿,三下五除二就把秦军干跑,解了东阿的围。项梁一看秦军这么不经打,那我干脆就多干几架算了,就命项羽刘邦为前锋,去攻打秦国的定陶。定陶这里地方不简单,他的守将是秦国名将李由,就是之前拖垮吴广的那位,李由就摆开架势迎接楚军,没想到的是,这项羽刘邦太过凶残,几番攻击之后,李由大败,楚军占领了定陶,而后项羽刘邦趁胜追击李由死在乱军之中。 这回项梁咧开大嘴乐啦,原来秦军不过如此,这也太不经打了,干脆啊,我再加把劲,就把他秦国给拿下了,他就自己驻守定陶,派项羽刘邦继续攻打周边的城市。俗话说,骄兵必败,项梁现在已经开始大意了,危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秦国那头意识到了项梁的威胁,也开始把他当成了主要攻击点,于是秦二世派出主力部队,协助章邯要除掉项梁。这时候的定陶城,项羽刘邦已经不再了,只有项梁率军守城,趁着项梁得意洋洋麻痹大意,章邯率大军发起了突袭。项梁一个不防备,被章邯偷袭得手,虽然他奋力抵抗,可还是落得个兵败身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