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七章 吕后掌权解除书禁、重修了长安城,然后就打算封吕家人为王了! (第2/2页)
然就是幕后的皇帝。 公元前191年,吕太后下令废除挟书律。这挟书律是当年在李斯的建议之下,秦始皇颁布的一条法令,主要内容就是除了一些生活必备书籍,禁止民间私自藏书。刘邦建立汉朝之后,秦朝的很多制度都继承过来了,这个挟书律也就这么顺延下来。吕太后现在大手一挥,废除了挟书律。从此,书籍又可以光明正大的出现在民间,这可是一个大事,后世在评价她功绩的时候,总是在这里大加褒扬。 除了解除书禁,提高国家的精神形象以外,吕太后还积极改善国家的实体形象,公元前192年起,吕太后下令给长安城修筑城墙,到了公元前189年,历时三年工程圆满竣工。长安城墙竣工以后,各地诸侯纷纷进京祝贺,吕太后又干成了一件大事。 吕太后这个幕后皇帝干的是风生水起,可真正的皇帝汉惠帝活的就窝囊了,一方面他看不惯母亲的做法,另一方面他不敢也没有能力去和老娘叫板,汉惠帝就这么憋屈这活着,终于在公元前188年,憋屈死了。 皇帝死了,那是国丧啊,可在发丧的时候,群臣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那个吕太后哭的有点奇怪,干打雷不下雨,哭的天昏地暗却不见有一滴眼泪出来。大家都很纳闷,可还是有明白人的,张良年仅十五岁的儿子张辟强当时已经是侍中了,这小孩用手捅了捅丞相陈平,陈丞相,太后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现在儿子死了,她却哭而无泪,你知道这么怎么回事吗? 陈平知道这小子向来聪慧,就反问道,你说是为什么啊? 张辟强也不再绕圈子,皇帝死的早,儿子们都比较小,镇不住局面,太后是害怕你们这帮老臣搞事情,弄不好会对你们动手。 陈平点了点头,你把话说全。 张辟强继续陈述自己的观点,您现在应该向太后建议,把她们老吕家的吕台吕产吕禄封为将军,让他们统领大汉的南北二军,这样太后才会安心,你们这班老臣才会免于祸患。 陈平点了点头,也只好这么办了。 听到丞相推举吕家人掌管军权,吕太后很高兴,就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丞相的举荐。而后太后就放宽了心,在儿子灵前嚎啕大哭。 虽说老臣们暂时得到了保全,可吕家人掌握了军权,吕太后控制的范围更大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吕雉做主立太子刘恭为皇帝,这刘恭就是汉前少帝。因为皇帝年纪小,吕雉就亲自上朝光明正大的行使起了皇帝的职权,从此以后,朝廷的所有命令,都出自太后。 现在国家虽然还姓刘,可主人已经是吕姓的人了,这吕太后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她要给吕家最高的荣誉,封王。可家有一主也有群臣啊,吕太后不敢擅自做主,就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她先询问右丞相王陵的意见,这王陵是个有一说一的人,他高声答道,当年太祖曾经宰杀白马和群臣立下盟约,不是刘姓子弟不能封王,否则,天下人可以共诛之。现在太后要立吕姓为王,我觉得不妥。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白马之盟,当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可有不少牛人是和他同时起兵造反或者战功巨大的,就把他们封了王。可后来这些个王纷纷起兵造了刘邦的反,刘邦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一一平定。刘邦把这些都归结于一点,这些人不是自己刘姓本家,和自己不是一条心,所以才会这样。就杀了一匹白马,和群臣歃血为盟,约定,以后只有刘姓之人才能封王,其他姓氏的想当王,那就是大汉的隐患,大家要一起反对他。 其实这些吕太后怎么会不知道哪,她就是因为忌惮这个,才想让群臣们拥护她的决定,没想到耿直人王陵第一个就让她下不来台,看王陵这么不上路,吕太后有点不高兴。不过没关系,朝臣又不止你王陵一个,太后把目光转向了陈平和周勃。 陈平那是何等圆滑,他朗声答道,当年高祖皇帝平定天下,当然是想封自己的刘姓子弟为王。彼一时此一时,现在太后行使皇帝职权,封几个自己家的人为王,当然可以了。 看陈丞相这样说,周勃一班人也在后面附和陈平,吕太后看有重臣支持自己的观点,非常高兴,就下定决心要封吕姓为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