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五千年_第八十七章 单于害太子未遂,太子反过来杀死了父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 单于害太子未遂,太子反过来杀死了父亲! (第1/2页)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要说这匈奴啊,来头可不小,那要从遥远的夏朝说起。当年商汤灭夏,囚禁了夏桀,可夏桀的几个儿子还是躲过了一劫,他们以淳维为首,带着老爹的妻妾,逃往了北方。而后他们自给自足繁衍子孙,游离在中原之外,这就是最初匈奴人的来源。

    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是畜牧业,以马牛羊为主,为了迁就能让自己填饱肚子的马牛羊,匈奴人只好跟着水草走,也就没有固定的住所,更谈不上筑城盖房子了。但是有一点,他们同样明白人多力量大,所以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可因为没有文字和书籍,他们部落里的规矩,是通过每个人口口相传的。

    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匈奴人从小就学习骑马射箭,稍微长大一点,就能自力更生,打猎喂饱自己了。虽然他们游离在中原之外,可和中原国家之间,和其他种族之间,战争总是难免的,所以匈奴的成年人,个个都能拉弓射箭骑马打仗。

    当然了,打仗的最大目的,还是为了能抢一口吃的。他们的打仗的兵器,以弓箭为主,实在被敌人靠近了身前,他们也会抽出腰间的刀。他们打仗的策略,就是要分情况,能打得过就打,估计打不过拨马就跑。对他们来说,逃跑不丢人,保住脑袋吃饭,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匈奴人的主食就是牲畜rou,那么捎带着,他们也就以皮革做衣服。可能更接近于人类的本能,在匈奴部落里,那些好吃的和吃好的,都是身强体壮的来吃,老弱的,只能吃剩下的。

    如果您对这些表示诧异,那么接下去匈奴的习惯,可能会让你更吃一惊。在匈奴家族里,老爹死了,儿子们可以收编老爹的小老婆们。儿子死了,他的老婆,就会被他的兄弟娶做老婆。

    说了这么多,您可能觉得匈奴人的生活习性,真的是有别于中原人。这到也是真的,不过中原人之外,可远远不止匈奴人一族,我们在写夏商西周的时候写过,当年周文王的祖先,就是因为受到戎狄的攻击,才从老家搬到了岐山脚下;在西周末年,二货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失信于诸侯,后来就是被犬戎杀死在骊山之下;在春秋初年,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就有山戎去攻打燕国,还是齐桓公亲帅大军去给燕国解的围;等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的就是北方的胡人,然后师夷长技以制夷,打败了北方的林胡和楼烦。

    当然了,这些少数民族在北方折腾,也少不了匈奴人的份。在赵国末年,李牧为将的时候,匈奴人已经很成气候和规模了,他们在北方边境是大肆抢掠,运气不好,他们赶上了李牧最威风的时候,几年的韬光养晦,李牧给了匈奴人沉重的一击,吓得匈奴人十几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只可惜,勇猛的李牧将军,在秦国和赵国国君的联手之下,死于非命。

    李牧是死了,可匈奴人的好日子却没有来,因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原搞定了岭南之后,就把北方的匈奴扶正为主要敌人,他派出了大将蒙恬,去北击匈奴。这蒙恬了不起,那能力不在李牧之下,他率领几十万大军,把匈奴人赶的远远的。从此黄河以南,就不许匈奴人溜达了。

    为了保住胜利果实,秦始皇下令,沿着黄河边,修筑起了四十四座县城,把很多罪犯都迁徙到那里,去给大秦国戍边。这还不算完,接下去又开始了一项大工程,把之前燕赵秦在北方修筑的长城给连接起来,想彻底断绝了匈奴人南下的念想。

    这几招很奏效,秦始皇很满意,之后又继续渡过黄河,占据了一些地盘,继续在哪里修筑县城,派人去驻守。这时候匈奴的领袖,也就是他们的大单于叫做头曼,头曼单于看实在是惹不起秦朝了,就率领自己的部族向北迁徙,当然了,这只是暂时的,若干年之后,他们还会回来的。

    时间过的很快,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匈奴人还在适应新生活,中原地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秦始皇他老人家归天了,紧接着胡亥为了坐稳皇帝宝座,把蒙恬从边境召回害死了,然后就有人带头造反,天下豪杰纷纷响应,中原乱成了一锅粥。那秦朝对叛乱都应付不了,对边境更是无暇控制。

    你想想,当初被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