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五千年_第一百零八章 谈不拢就打,汉武帝派十几万人马进攻大宛国,西域终于臣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 谈不拢就打,汉武帝派十几万人马进攻大宛国,西域终于臣服! (第1/2页)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西域和汉朝的的交流越来越深了,可人总是现实的,乌孙以西的那些国家,毕竟离匈奴近汉朝远,所以匈奴的使者去了西域,这些国家就乖乖的送上供奉,而汉朝的使者过去,他们总要等汉使掏出了钱财,才会把东西拿出来。不过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很久,因为汉武帝有想法了。

    汉武帝的这个想法是这样来的,他一直都对大宛的天马有兴趣,可是这么多年来,使者们连根天马毛都没带回来,因为他们根本就看不到天马,也就没法张嘴和人家要。不过这时间一长,那些在西域待久了的使者们,还是得到了不少关于大宛天马的消息。原来这个大宛人,把他们的马当做国宝,一直藏在贰师城里,不让汉朝人知道。汉武帝得到这个消息,眉开眼笑乐开了花,大宛国这又是何必哪,我又不是白要。就再一次派出了使者,带着足足的礼品和钱财,外加一匹用黄金打造的金马,就是为了换大宛的马。

    可没想到的是,这些年大宛国已经收到了不少汉朝的东西,大宛王觉得汉朝的这些礼物,包括金马都不值得他们付出自己的宝马。他就召集群臣商量这个事情,诸位,宝马我是不准备给他们的,现在考虑的是不给之后怎么办?我自己也有想,汉朝离我们那是相当的远,每次长途跋涉来到我们这里,光走路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他们要是走北面,会有匈奴人拦截,要是走南面,又找不到水草,很难补给。我听说他们的使者,经常因为缺少粮草就有一半人把命扔在路上,我觉得,他们根本没法派大军过来,所以我们的宝马,不给也就不给了。

    大臣们一听,这哪里是和我们商量,这就是通知一下他的决定嘛,也只好点头同意了。

    大宛的大臣可以将就,那汉朝的使者可不干了,这一路上光运礼物和金马,就费了不少的力气,现在你说不给就不给了,一怒之下,这位使者大哥就把金马砸碎,而后扬长而去。这下子把大宛人给惹火了,你们汉朝使者也太不拿我们当回事了,迟早你会付出代价。

    因为任务没有完成,汉朝使者也是一肚子气的往回返,可更悲催的还在后面,这一行人马刚走到郁成(请大家记住这个地方,后面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就遭到了阻击,使者被杀财物被抢,这一切的幕后指使,都是大宛人。

    这消息传回了汉朝,汉武帝肺都差点气炸了,这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他要发兵攻打大宛,给西域人给颜色看看。发兵之前,汉武帝征询了一下大臣们的意见,特别是出使过大宛的臣子们。其中有一个叫姚定汉的说,陛下,大宛虽然在西域是一个大国,可兵力弱的很,只要您派出三千人马,不用别的,就拿弓箭对着他们射,就能把大宛给射漏了,

    汉武帝一琢磨,对啊,当年王恢就领着七百骑兵,就拿下了楼兰生擒了楼兰王,那大宛就算比楼兰强,估计也就是在西域强一点,我要是多派点人,肯定是手到擒来。既然这是个美差事,肥水不流外人田了,就把这个好事交给了自己宠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因为是这次不但是要报仇,更是要把贰师城的宝马拿回来,就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

    李广利领命之后,带着自己属下的六千骑兵,还有从各个郡国征集了几万的闲散无赖,就要讨伐大宛。这一年是公元前104年,咱们单说贰师将军李广利,带着几万人马就奔西域而去,这排场可是有点大啊,那些小国家,这么多年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一个个吓得都紧闭城门,躲在里面打哆嗦。你们打哆嗦没关系,可汉军就麻烦了,因为人家不开门,自己就没地方吃饭,没办法,在饿的时候强行去踹饭店的门。

    汉军就这样一路打,一路填饱自己的肚子,要是碰到那些门关的严的,几天打不下来的,就要马上离开寻找下一家,这么一路上半饥半饱的,汉军就来到了郁成。您没记错,就是上次汉朝使者被人袭击的郁成。这个时候,汉军拖拖拉拉的已经有很多人掉队了,走在最前面的,也就是几千人,还是几千又累又饿的人。他们按照老套路,开始攻击郁成,结果这家饭店的伙计比较狠,非但没有闭门紧守,还抄着菜刀出来拼命。一战之后,汉军大败,死伤十分严重。

    李广利实在抗不住了,就和手下人商量,兄弟们啊,我们连这么个小城都打不过,这要是到了大宛国都,还能活着回去吗?干脆还是回去吧!大伙积极响应,那就往回走吧。就这样从出发到撤退,汉军花了两年的时间又回到了敦煌。这个时候李广利手下的士兵,也就剩下一二成了,因为是没有完成任务的撤退,李广利也不敢轻易回京师,就派人向皇帝请示。

    陛下,这西域路途遥远,经常搞不到吃的,我们不是害怕打仗,实在是饿不起啊。这人越来越少,实在没有能力攻打大宛了,希望陛下准许我们暂且收兵,将来再多带人去打他们。

    汉武帝等了两年,就等来了这么一封窝囊信,他非常的生气,就派人去玉门关前去拦截李广利的军队,告诉他们,你们有敢入关者格杀勿论!李广利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就只好留在了敦煌。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03年的夏天,那时候汉朝又和匈奴干了一架,只是结局不太好,损失了两万多人。这时候朝廷上下就有人议论了,很多人都觉得,应该停止对大宛的进攻,转过来集中兵力攻打匈奴。

    汉武帝听有这么多的反对声音,就召集群臣给大伙上课。

    大家好,现在打不打大宛,性质已经变了,要是大宛这么个小国家都拿不下来,那西域的国家就会小看汉朝,不要说大宛的好马弄不过来,就连乌孙那些和匈奴暧昧的国家,也会反过来对我们有所行动的。所以说,大宛是必须要打的!

    而后汉武帝查处了一些反对攻打大宛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