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五千年_第一百一十八章 汉宣帝对七十多岁的赵充国有点信不过了,这仗还能打赢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汉宣帝对七十多岁的赵充国有点信不过了,这仗还能打赢吗? (第1/2页)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汉宣帝得知西羌造反的消息,是大为震惊,就要调遣人马去平定西羌之乱。当时最了解羌人的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了,汉宣帝就派人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看看派谁带兵去比较合适。

    赵充国听皇帝这么问,告诉使者,你告诉皇帝,要平定西羌非我莫属。皇帝得到了这个意外的答案,心里多少还是没有底,当然了,主要是担心赵老将军的精神状态。就再次派人去问赵充国,就目前的局势来说,羌人下一步会怎么走?我们派多少人去合适?

    赵充国听皇帝这是不太信任自己,就干脆详细的倒出了心中的盘算。百闻不如一见,打仗这样的事情,是很难隔着这么远就能预测的,我想去一趟金城(今天的兰州附近),待我观察好了局势,制定出了作战方案,会把计划上奏给皇帝的。请皇帝放心,羌族是一个人数很少的民族,他们现在违背天意造反,早晚是会灭亡的,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我会搞定这件事情的。

    汉宣帝这么一听,不由得笑了,老将军果然还是有一套,那就是你了。

    咱们再说赵充国,他到了金城之后就开始琢磨该怎么打这一仗,很快他的心里有底了,就开始集结汉军,等差不多集合到一万骑兵以后,赵充国决定开始渡过黄河。为了防止羌人拦截,他下令先后派三队人马在夜间悄悄的过河,这三队人过河之后,就摆开阵势充当护卫,等到天亮之后,其他的军队才慢慢的过了河。

    这时候,羌人的骑兵才几十几百的出现在汉军的附近,有人主张出兵迎击,赵充国摆了摆手,不行,我军刚刚过河,正是人马疲惫之时,不适合作战,据我观察,这些骑兵都是羌人的精锐,没那么容易对付,万一是他们的诱兵之计,就麻烦了。我们这次出兵,是为了全歼对手,这些个小零碎,不要也罢。

    汉军休息了一会,赵充国又派出了侦察兵,过了一会发现附近没有伏兵,这才连夜带兵到了上游的落都。等汉军扎好了营寨,赵充国把军中的小头目召集在了一起,弟兄们,这仗好打了,我发现这羌人是不会用兵的。迎着大伙又激动又疑惑的眼神,赵充国缓缓的说到,我们这次又是过河又是夜行的,要是羌人埋伏个几千人在我们的路上,我们是很难走到这个地方的,所以我才说这个话的。

    赵充国就是这么一个谨慎的人,每次行军之前,他都会先派出侦察兵。在行军的过程中,他要求大伙做好随时参加战斗的准备,在安营扎寨的时候,他会要求大家务必要把营寨弄的牢固。就这样,汉军一天天的熟悉了这个地方,最值得一提的是,每次羌人来挑战,赵充国都是坚守不出,这让羌人是伤透了脑筋。

    那羌人伤脑筋伤到什么程度哪,这么说吧,有一次汉军抓来了一个俘虏,他招供说,现在啊,羌人的几个首领都互相责怪,叫你不要造反,现在天子派来这么一个赵将军,他都活了八九十年,打了一辈子仗了,和他干,我们还有戏吗?

    赵充国在前面行军打仗,他的儿子赵印也率领一些少数民族骑兵到达了令居,作为赵充国的后援部队。羌人拿赵充国没办法,就打起了其他的主意切断了汉军的运输路线,这时赵充国无暇顾及这些,赵印也没办法,只好上奏朝廷,请求支援。汉宣帝下令,让骁骑校尉和金城太守出兵配合赵印,搜捕破坏运输通道的羌人,然后疏通道路,让大军供给能得以保证。

    我们先放下赵充国爷俩,说一点前面的事情。在羌人造反之前,罕、开这两个部落的首领靡当儿,派自己的弟弟雕库来向汉军的都尉密报,说先零部落要造反,希望朝廷早作准备。没过几天,那先零部落果然就反了,按理说,这雕库报信有功怎么着也的给点赏吧,可就那么巧,雕库自己部落的很多人也在先零,都尉一琢磨,就要把雕库扣下当做人质。

    赵充国得知消息以后,很不赞同都尉的做法,他下令放雕库回去。临行前赵充国让雕库回去告诉羌族各部落的首领,汉军只杀有罪之人,希望羌族的朋友们要认清形势站好队伍,大汉天子已经下令了,你们已经犯法的人,只要能斩杀其他罪犯,自己就可以免罪。斩杀一名大首领,赏四十万钱;斩杀一名中等首领,赏钱十五万;斩杀一名下等首领,赏钱两万;斩杀成年男子一名的,赏钱三千;斩杀妇女老人和小孩的,赏钱一千。不但这样,你捕获的妇女孩子和财物,那也都是你的,机会难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赵充国这招实在是太狠了,他这是恩威并施,目的就是招降被先零胁迫叛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