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晓彤与鼓 (第2/2页)
门。又怕看不着师父,被师父落下,就趴在柴房窄小的窗口上,隔着窗户纸向外看。 他太害怕了,心里的弦一直绷着,所以当一阵异响突然出现的时候,他吓得几乎要哭出来。 “嘭嘭……嘭嘭……嘭嘭……” 声音响在他身后,张震都没敢回头,拉开了柴房门撒腿就要往外跑,他已经出了门之后,才觉得这声音有些耳熟。 “嘭嘭……嘭嘭……嘭嘭……” 很快,声音又响了。 张震这回真意识到,这声音确实是听过的。 他胆战心惊的扭过头来,人停在门外,摆出随时准备跑开的架势,隔着门框,缩着肩膀向柴房里张望。 “嘭嘭”的声音还在响,很有节奏,两声一顿,两声一顿,张震终于看清了,声音是从一个盖着木盖的米缸里发出的。 张震脚往前探了探,又不敢进柴房,便高声叫了师父两声,可是他师父没有回应,人都不知到何处去了。 张震还想再喊,又下意识的住了口,师父对他们兄弟几个很严厉,最厌烦的便是从他们几个身上看到软弱的样子。 大约是七岁孩子的好奇心,又或者是那“嘭嘭”声音特有的魅力,张震几番试量,终于还是进了门,畏畏怯怯的走到米缸前,又哆哆嗦嗦的掀开了米缸的木盖。 缸里坐着一个人。 准确的说是一个小女孩,扎着俩羊角辫,穿着一身淡黄色的锦缎夹袄, 他看着她,她也抬起头来看着他,粉雕玉琢的小脸上,一对大眼睛黑如点漆。 “嘭嘭……” 又是两声响。 张震视线下移,看向她的手里,她的手里攥着根棍儿,棍上插着个小鼓,小鼓两边用绳子系着俩竹球,随着她白嫩小手的摇动,俩竹球不时打在鼓面上,发出“嘭嘭”的声音。 张震看着她手里的小鼓,有点眼馋。 小女孩竟像是看出了张震的心思,晃晃的将拿鼓的小手举起来。她这个稚拙的动作险些让她自己向另一侧歪倒,她又用另一只小手在缸壁上撑了一下才又坐稳了身子。 “哥哥,你玩。”小女孩奶声奶气的道,歪斜着身子高举着手,将小鼓递给张震。 张震犹豫了一下,终是没抵过小鼓的吸引力,接了过来。 小鼓有些粗糙,鼓身有些斑驳,一个竹球也是裂开的,连底下的棍都不太直。张震将棍合在手心里,学着街上那个小贩的样子,轻轻一搓。 “嘭嘭……嘭嘭……嘭嘭……” 那一刻,张震爱极了那个声音。 张震玩的很高兴,小女孩坐在米缸里看着张震,也跟着咯咯笑,直到柴房门口忽然一黯。 张震扭头看去,他师父长大的身躯堵在门口,正看着他。 张震急忙低下头,叫了声“师父”,规规矩矩的站好,将手里的小鼓悄悄的藏在身后。便是七岁的年纪,他也知道自己这个举动很傻,师父分明已经看到了他手里的鼓,再藏起来,连自欺欺人算不上,徒自欺罢了。 可他还是想把鼓藏起来,留下来,他细嫩的手已经被各种兵器磨出了茧,何曾玩过这个…… 万幸,师父没有在鼓的问题上多纠缠,而是走向了米缸。 张震暗暗松了一口气,小小的心里满是欢喜,然后看着师父在米缸前静静的站了一会儿。 “抱着她,这孩子跟咱们有缘。”良久,师父淡淡的说了一句话。 张震赶紧将小鼓别在后腰带上,趴在缸沿探出身子将小女孩抱起来。 小女孩一点都不认生,任由张震抱着,她睁大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着张震,不时咧开嘴笑。 这时张震留意到,小女孩胸前还戴着一个银白色的长命锁。 他师父显然也注意到了,将长命锁从小女孩脖子上摘下来,看了几眼,然后随手扔了。又将小女孩从张震手里接过来,抱在怀里看了看,道:“你身穿黄衣,以后……就叫黄雀吧。”说完,就抱着小女孩大步出门去了。 张震跟了一步,又停下来,忍不住捡起地上的长命锁看了看,长命锁做工十分精致,正面上两边刻有两只孔雀,孔雀的翎毛都根根毕现,下边是一朵绽放的牡丹花,中间环绕着四个古体的字“长命百岁”。 张震又将长命锁翻过来,锁的背面要简单些,只有两个字——“晓彤”。 晓彤?这大约是小女孩的名字吧,张震没读过几本书,而且他才七岁,更谈不上什么审美,他只是无端的觉得,晓彤这个名好听,比黄雀好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