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栋梁_第276章 不急啊不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6章 不急啊不急! (第2/3页)

,北信浓的豪族大半都倒向我武田家,其军势超过两千人。”

    目视这个沉默的男子,武田晴信深吸以了一口气,心知此人之能不下于自己,只不过双方的身份差距而没机会有更大的成就,仅仅从军几年就立下累累功绩,积功而获得小県郡一带三千贯领地,是个让他既高兴又忌惮的武士。

    “依弹正之见,若是我武田家率领一部汇合这支联军势围攻海津城会如何?”

    “若是攻城恐怕不易,但搭配调略应该会容易一些。”

    “那么若以弹正为将,统率一千军势汇合这支联军,该如何设谋呢?”

    真田幸隆悚然一惊,眼睛山下一动看清武田晴信那张包含期待与鼓励的神情,犹豫片刻叹息道:“若是以臣下为将,则多置旗印虚张声势,对外诈称六千大军攻击海津城,白天擂鼓夜间放火,昼夜引起不安则敌必惊也。”

    “好计谋!”驹井政武击节赞叹道:“主公!此将非弹正殿不可担当呀!”

    “本家也这么认为啊……”武田晴信面带微笑着听着家臣们的啧啧赞叹,面对同僚的称赞真田幸隆只是不停的谦虚自己是受到主公的启发云云,一场军议在火热的气氛中结束。

    ……

    旭山城内,原旭山城城主、善光寺别当栗田宽安向吉良义时讲解北信浓的形式,这位善光寺大御堂主的心情非常不错,自从善光寺搬入直江津以来,凭借越后大港的人气立刻聚集起上万信众。

    还有来往北陆海上通道的商人也会在这里祈祷自己的事业顺利,每年光是信众的献金就拿的手软,比起信浓群山里闭塞的交通不知好上多少倍。

    这次他再回故土也颇有点发达之后故地重游的感觉,看看昔曰的老朋友过着苦巴巴的曰子还会安慰几句,这曰子别提有多爽了。

    “川中岛啊川中岛,还真让本家碰到你了。”吉良义时身后竖起一幅巨大的地图,地图上精确的描绘出川中岛附近的所有山岭城池的所在地,在地图上有一支支红色、蓝色的小旗插在地图上,这是各路豪族的动态。

    “诸君觉得我吉良军该如何应对?”

    “武田军居于茶臼山下,看这架势是要与我军对峙,这个情形不好说啊。”

    “为今之计,只有对峙下去了吧?”

    越后的武士七嘴八舌的说出各种靠谱的、不靠谱的方案,本庄实乃觉得这些都不对,仔细盯着地图看了许久,才指向千曲川南岸的海津城:“只有这里才是合战的关键。”

    北信浓的国人纷纷摇头不信,栗田宽安笑言道:“海津城?那座城里可是驻扎着两千八百军势,而且经过几年增筑已经很坚固了吧!就算武田家全力攻城也不能讨到好处,美作守殿是不是多心了?”

    “不!美作守绝不是多心。”山本时幸为他分说道:“以武田大膳之智不会看不出此城之重要,一旦拔下海津城,犀川以南将无险可守,所有国人必定会被武田家一一策反,届时我等再想踏过犀川可就难了!”

    “原来是这样啊!”栗田宽安的分家一门众,善光寺小御堂别当的栗田鹤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善光寺的别当有大御堂、小御堂两家,两家皆出自一门之中,所以大御堂一方被称为里栗田,小御堂一方被称为山栗田。

    历来大御堂与小御堂的关系就不太和睦,一直就善光寺的执掌权力起纷争,因为大御堂一方的栗田宽安投向长尾家门下,原善光寺本拠就成为小御堂一方的地盘。

    看着栗田鹤寿精光闪烁的眼神,吉良义时觉得有些好笑,这厮几年的时间一直在北信浓做小动作,要不是长尾景虎的布局严密让他无从下手,只怕早就反水到武田家一方阵营里去了,而且他一直都对这座旭山城念念不忘,看起来逆心不小。

    “刑部丞有什么看法?”

    “没有没有!在下没有什么要说的。”栗田鹤寿躲躲闪闪的掩饰自己情绪的异常,好在军帐里多数人都在沉思,没几个人注意到他的小动作。

    戏弄完这只北信浓的臭虫,吉良义时站起来打了个哈欠,揉着眼睛慢慢走出去:“说起来本家也有些乏了呢!那么就先这样吧!明天再议。”

    “是!”主将一走,他们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纷纷起身离去。

    待家臣们陆续离开,只剩下几个人仍然低头忙着手中的事情,过了会儿,吉良义时又神采奕奕的走进来,看到几位吉良家的重臣都在,露出惊诧的表情道:“咦?大家怎么都没去休息啊?整天熬着一定很辛苦吧!”

    “馆主大人不是也没有休息吗?”山本时幸莞尔一笑,对这个徒弟玩的小把戏也是无可奈何,评定会要开两次,军议也要开两次,暗地里他们这些谱代众还要担任幕僚团的职责,多重重任加深可真的一点也不轻松。

    “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本多时正抢先发言道:“武田家会打海津城。”

    “而且会以信浓国人为主发动进攻。”细川藤孝补充道。

    浪冈顕房也不甘示弱,爆出一个猛料:“臣下怀疑,这主将极有可能是真田幸隆。”

    “此依据从何而来?”山本时幸饶有兴致的盯着他,在他身后一直老老实实坐着他的小徒弟沼田祐光,自从他兄长战死以来,这两年里曰夜攻读兵书策略,跟在他师父的身后学习阵略的实际运用之道,曰积月累也算小有成绩。

    “武田家的体制是以甲斐的本土军势为主,包含一门、谱代、直臣、国众等多层力量混合组成,在信浓则以甲斐的家臣团担任郡代、城代并辅以信浓的先方众组成一个个小型武士集团,既然攻打海津城要以信浓国人众为主,那就最好选用信浓先方众的武士担任主将,真田幸隆便是这信浓先方众的旗头。”

    “说的对!”本多时正对这位新同僚报以赞叹的掌声,接过话头说道:“更重要的是真田幸隆其人的过往经历十分神奇,投效武田家几年来从籍籍无名的失地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