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2章 戏昌步步紧逼 (第1/2页)
中平四年五月,青州黄巾复起,挟众三十余万寇掠兖州。 兖州牧刘岱闻讯勃然大怒,亲率大军出昌邑,北上卢县迎击黄巾叛军。 五月底,以五万石军粮从董卓处换来的五千匹军马也送到了宛城。 以五万石军粮换五千匹优质的西凉战马,只是一个和董卓结盟的形式,老实说,周坚还是占了便宜,战马本来就是有价无市,而且自从张牛角乱京后,汉室将亡,天下乱起,战马的价更高,稍次差点的战马,都能换二十到三十石军粮。 西凉出产的军马比漠北的战马品质更好,价格更好,至少也在五十石军粮以上。 周坚安排完南阳诸事,当即于五月底率领三千骑兵南下襄阳,准备南征之事。 这个时候,周焕和黄忠在将家小送到襄阳安顿好之后,也马不停蹄的走马上任。 宛城南门。 周坚勒马回头,向前来送行的周晖和黄忠道:“子安、汉升,南阳就交给你们了。南阳是我军根基所在,也是北方门户,不容有失,务必不能掉以轻心。” 周晖、黄忠齐声拱手应是。 周坚又看向黄忠,道:“南阳之事,虽以子字为首,但子安长于政略,不善军务,守备之事还要全赖汉升。为将者需随时观察天时、地利,四季演变,山川河留之势,还要留意周边近邻动静,以备不时之需,如此方能保我军门户不失,汉升需谨记。” “主公放心,末将必不敢稍有懈怠!” 黄忠神色振奋。周坚这番话,不但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莫大的肯定。 周晖则面色淡然,并无丝毫不快。 “好了,你们回吧。走!” 周坚再不多话,一拨马头,当先纵马疾骑而去。 典韦、许褚各率三百亲兵和三千清河骑兵,随后跟上。 宛城到襄阳不过两千多里,骑兵不带辎重,只需一日便到。 天黑时分。周坚进驻襄阳,许褚则率三千骑兵在城外扎下营寨。 是夜无话。 次日一早,周坚在荆州刺史府官邸召集麾下文武,进行了第一次南征军议。 是夜,刺史府内院偏厅。 “主公,蒯氏兄弟来了。” 周坚正在小座独酌。戏昌就推门走了进来,马不停蹄的赶到襄阳,周坚还好,戏昌这文弱书生却是有些受不消。不过虽然难掩倦色,但精神头却是十分不错。 “哦,志才观此二人如何。” 周坚精神一振,连坐直了身子。 早在他率军北上迎击西凉大军时。蒯氏兄弟就被蔡瑁书信请到了襄阳,已经在襄阳逗留了一月,周坚之所以还没有歇息,就是要单独见一见蒯氏兄弟。 戏昌坦然答道:“此兄弟二人才智不在昌之下,且有国士之风,足堪委以重任。” 周坚虽然知道戏昌这不过是谦虚之词,但还是有些惊讶,道:“此二人果真有大才?” 戏昌点点头,话风一转,又道:“不过荆州门阀财雄势大。而且观念守旧,缺乏足够的进取之心,此二人虽有大才,但若不能甘心为主公所用,怕无益于主公大业。” 周坚目露沉思之色。轻轻敲着桌案道:“志才继续说。” 戏昌毫不讳言地道:“蒯氏乃襄阳大族,良田以千顷计,私兵数千上万,蒯良、蒯越宗族观念极重,虽有大才,却与其他门阀无异,皆以宗族为重,纵然能为主公所用,也必留有余地,此所谓宗族为大,遇事必先考虑宗族,则缺乏足够的进取之心。” 周坚略一思忖,便明白过来,戏昌的这番分析可谓是一针见血。 事实上,荆襄士族的确将宗族看的很重,蔡瑁、张允等荆州降将皆是如此,若周坚强盛时还没什么,但若周坚势微,这些人第一个要考虑的,便是如何保全宗族。 说白了,就是有点强头草的倾向。 周坚即有野心与群雄逐鹿,要的是部下的绝对忠诚,自然容不下此类人。 “志才可有良策令此二人归心?” 周坚蹙眉问道,若是庸才,直接踢到一边,或者找个机会令之战死沙场即可。 但蒯氏兄弟即有大才,到是不能弃之不用了。 戏昌微笑道:“蒯良、蒯越兄弟二人皆是聪明人,以主公之雄才大略,只需略加敲打便可令其归心,主公何不先见过此二人,稍后昌再与其详谈一番?” 周坚‘嗯’了一声,挥手道:“让蒯氏兄弟过来吧!” 戏昌答应一声,转身出去,不多时领着蒯良、蒯越进了偏厅。 “见过将军。” 二人上了偏厅,向周坚拱手一礼,从容不迫,甚是淡定。 虽然在襄阳等了足足一个月,但从这兄弟二人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不奈烦。 “子柔、异度快快免礼。” 周坚神情亲切,亲自起身将蒯氏兄弟让到下首入座,这才矮身坐下,目光灼灼地瞪着二人道:“子柔、异度皆为荆襄大才,有国士之风,本将军素来敬仰。方今汉室衰微,本将军欲匡扶汉室,以全忠义,不知子柔、异度可否助本将军一臂之力乎?” 蒯良、蒯越对视一眼,齐声拱手道:“愿为将军效力。” 周坚刹时眉头一蹙,有些不悦。 戏昌在旁边笑道:“子柔兄、异度兄何不上前见过主公?” “这……” 蒯氏兄弟噎了下,略一犹豫,便上前再拜道:“见过主公。” 周坚这才龙颜大悦,上前扶住二人,欣然道:“本将军得子柔、异度,大事皆矣!” “恭喜主公喜得贤才。” 戏昌也不失时机地在旁边恭贺了一声,和周坚目光相投时,各自心领神会。 蒯氏兄弟先前只表示愿为周坚效力。却不愿奉周坚为主,明显是留有余地,不想把身家性命押在周坚身上,这绝对不是周坚相要的结果。 戏昌逼二人奉周坚为主,情况就将截然不同。 这个年代的人重诺。特别是士族,极少有背弃信诺者。 蒯氏兄弟若奉周坚为主,就必定要为周坚‘匡扶汉室’尽心尽责。 不过,荆襄士族观察守旧,将宗族看的太重。就算蒯氏兄弟奉了周坚为主,但也不会将身家性命和宗族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