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37 【惺惺相惜】 (第1/2页)
1916年3月2日,石铿带着曾四的警通班随司令部传令兵赶回纳溪。此时,护国第一军已经在蔡锷的亲自指挥下,冒着绵绵春雨向石保沟——朝阳观一线之敌发起连续三天的进攻了。 这是一场以弱攻强的血腥战斗,从2月28日起,护****不分白天黑夜地向敌发起进攻,却在吴佩孚的纵深设防、坚固要点的战术前难有寸进,逐渐显示出强弩之末的状态来。 绵密的枪炮声中,石铿所见皆是触目惊心!到处可见的伤员并无妥善的照顾,有的弟兄在草草包扎之后不得不夜宿街边,痛苦和绝望的眼神让人一见揪心;纳溪东门口,一排排阵亡者遗体只有一张草席和一幅白布为伴……唉!这一切都需要改变!仗,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 “报告!”带着一丝伤感的颤音,石铿伫立在司令部作战室门口立正道:“第二梯团独立连连长石铿奉命来到!” “石铿!?”一位身穿立领镶边中将制服的中年军人快步走到门口,好奇又热情的目光上上下下把石铿打量了好几遍,这才自顾自的点点头,问:“松坡所言道的石铿、石连长就是你?” 石铿昂首挺胸,双目平视对方,大声回答:“是!长官!” “嗯!”一声轻哼中透露出几分赞赏,中将以手示意——跟我来,边走边说:“我是第一军总司令部高参蒋方震,总司令上棉花坡了,这里只有我和几个参谋留守。你的事情我听说了一些,老实说,我对你很好奇啊!坐,上尉,呵呵,石铿中校!” 如果说石铿可以在别人面前保持傲气的话,那是因为他在历史走向和军事学识方面有绝对的自信!只是,当他知道眼前这位儒雅到有些慈眉善目的中将乃是赫赫有名的蒋方震、蒋百里之后,心中或许存在的那一点点狂狷立马被抛到九霄云外。 民国军学第一人!《国防论》的著作者!未来那个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主导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岳父!他是敢以保定军校校长的身份开枪自杀以抗议政府对军校之轻视!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名成绩毕业而力挫众多日本学员,获得日本天皇军刀的——蒋百里! 石铿突然觉出自己有了一种在小垭口都不曾有过的惊惶心态,屁股刚一下接触椅子就“自动”弹了起来,因为蒋百里突然站起来走到墙上的大幅地图前。 “石铿中校,你过来看看。马参谋,上茶!” 地图显示,护国第一军以何海清支队为主攻,朱德、王秉钧支队和大部炮兵为助攻,向北洋第六旅盘踞的石保沟发起连续进攻作战。可是,从地图上标注的日期和战线推进相比较,进攻作战的结果可谓一目了然——几乎毫无寸进! 以劣势之兵力、火器进攻敌军主力坚固设防阵地,这样的结果并不稀奇。可是,以蔡锷、蒋百里的军学素养,为何还要发起这次攻势呢?显然,他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击退第六旅,夺取石保沟!而是要以进攻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因为,以弱势之军力对抗强大的北洋军,绝对不能让北洋军在某点集中起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器发起进攻。如果让北洋军抓住主动发起进攻,护****就不得不被动应付,原本就很单薄的战线将变得更加脆弱,一旦被敌突破一点,战局肯定会急转直下! 通过连续的进攻将敌军主力钉牢在现有阵地上,这就是蔡、蒋二位将军在当前的条件下唯一能采用的正确之举!不过,仗继续这样打下去的话,首先承受不了的也是护****!原因无他,乃是八千攻三万的悬殊兵力使然! 耐心地等待石铿仔细察看过地图后,蒋百里捡起一根指挥棒交给石铿,微笑道:“中校有何见解尽可直言。” 石铿接过指挥棒,立正道:“职部以为,以当前之战局来看,于护****的现状而言,作战目标不宜仅限于攻守要点,而应始终保持一个信念——相持就是胜利!” “相持?!”蒋百里咀嚼过这个词的意味后,神情间颇有些惊喜,又道:“相持如何就能造就胜利呢?在目前看来,我军又如何与敌保持相持之态势呢?你继续说,蒋某愿洗耳恭听。” “战争,首重政治,次在财力,军力只是末节。”石铿顿了顿,等那位马参谋上了茶水,却见他并未离开,而是在蒋百里的示意下留在地图前,心知此人肯定是蔡、蒋二位将军的亲信,乃继续道:“职部从末节说起,在整个护国战场上,敌我双方都以四川为重点,湘黔、黔桂为辅助,北洋军纠集重兵于叙州——泸州——重庆一线,总兵力达五万余人,其中三万多在泸州!而我军在泸州方向只有不足八千兵力,以1比4而以弱攻强,实属无奈之举。因此,军力对抗不应作为取胜之道放在首要之位置,而因考虑其他两个方面。” “嗯!”蒋百里点头微笑道:“建蕃,石中校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