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40 【失败的建言】 (第1/2页)
军事会议散去,蔡锷将石铿、董鸿铨、****蕃留下布置独立支队整、扩编工作,完全把独立支队的人事、军训、军法大权下凡到独立支队,总之一句话:台面由总司令部给你们搭起来,戏怎么唱?唱得如何?那全看你们三个小年轻军官了! 石铿提出独立支队建设三个要点。一,强化军事技能,学习、试验、推广适应当前战争的新战术、新战法。二,在普及识字率的基础上,实施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意识上把独立支队建设成为真正的国家军队。三,强调兵种间的战术配合,独立支队的建设方向是步、炮、骑、工、辎、通信俱全的独立混成团,成为护****今后的建军模板。 在北京时就协助袁世凯编练“模范团”的蒋百里对石铿的建军方针大加赞赏。蔡锷却是心有所思,遣走董鸿铨和****蕃之后,令邹若衡准备了几碟榨菜、花生之类的小菜和一小壶泸州大曲,又新泡一壶茶水,摆开了秉烛夜谈的架势。 之所以有这番安排,完全是石铿要在部队中推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使然,此议深合蔡总司令之心!由此可见,这个新晋中校石铿在政治方面的洞察力正如蒋百里所说的那样——颇有见地。如此人才,蔡锷又怎能不喜欢?又怎能放弃这个大好的交流机会呢? 捧着茶壶,蔡锷嘶哑着嗓门小声说:“泸州战局虽然艰难,但观国内各方动向,胜利是指日可待!只是,胜利之后的中国又会如何?吾等国家军人如何才能促使军队国家化,尽快地建立起一个巩固的国防?百里兄,在北京时我们曾议过一事,最后因意见相左而搁置下来,是否记得?” “嗯!”蒋百里看了一眼嚼着榨菜的石铿,示意这位中校好生听着,说:“辛亥年革命之后,中国曾形成南北对峙之局,如今,这种局面并未消失,反倒因帝制和共和之政治分歧而越演越烈!松坡在决意举事之前就非常担心,一旦我们打倒了袁世凯,这个国家缺乏一个铁腕人物主导的中央政府,势必会因南北实力派之思想差异陷入对立之中!而一旦袁世凯倒台,北方军人、政客也因各自利益关系形成派系,南方的情形也是如此!如何防范中国在护国战争之后出现分裂?我的意见是实施地方自治、推进民主进程、组建联邦制的中央政府。松坡的意见与我截然相反,他认为中国之国民素质尚不足以从思想上贯彻民主,缺乏民众主动要求民主的力量,缺乏充分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在各实力派掌握中央乃至地方军、政、财权的中国,地方自治等同于分裂。” 蒋百里故意停顿了一下,蔡锷点头表示两人的意见确实如此,石铿却是一言不发。他的心里颇为震撼,显然,蔡、蒋二人早已对这场战争和中国的未来有了较深入的思考,他们的政治见地放在后世100年依然存在分歧! “松坡的意见是中国需要铁腕人物,但不是抱持旧思想的、如袁世凯一般的权谋之徒,也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具有开阔之眼界、成熟之思想,能够领导中国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建设的铁腕全才!如果中国出现这个人,松坡将不计名位全力襄助之!可惜依我看来,中国没有这样的人才,他只能是一群人!不党不群,呵呵,松坡,如今的你不也是进步党了吗?” “咳咳……”一阵猛烈的咳嗽让蔡锷的脸上现出潮红之色,身后的副官邹若衡赶紧给他推揉了几下,这才止住咳嗽。他摆手示意邹若衡停住了推揉,苦笑着说:“我和百里兄时常争论,却是越争论感情越深。可……国家政治在实现之时却不能存在如吾等这般的分歧啊!我思之再三,乃决定促成黎副总统与孙先生之合作,希冀……咳咳……希冀能通过这场战争革新中国之政治,建立一个开明、进步的中央政权。石铿,你的见解又是如何呢?” 理想总是美好的,可现实的顽石却将理想的脑袋砸得鲜血淋漓! 按照石铿所知,护国战争之后的中央政府确系黎元洪为大总统,可权力依然掌握在北洋军事集团手中!这个由袁世凯一手缔造的军事、政治集团,因为袁世凯本人的能力有限,只能依靠利益诱惑笼络部下,以权术手段使部下将领互相掣肘,以为平衡。袁世凯一去,北洋军事集团内部利益的平衡之力顿失,军阀混战必将不可避免!届时,手中无兵无权的黎元洪能奈何?同样情况的孙先生能奈何?无非是一个在北京呼吁保持《宪法》和中央的权威,一个在海外或者南方高唱“三民主义”的大调……如此,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