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53 【江津之战一】 (第1/2页)
(感谢读者“精确定位”、“大雪无痕6663”二位大大的打赏支持!) “突、突、突……”一条铁壳机器船喷着黑烟拖着一长串木船逆流而上,船头、船舷两侧和船尾的小平台上,都用沙袋垒成掩体,架着机枪。后面的每条木船上也有沙袋掩体,北洋军们趴在掩体后举枪警戒,密切注视着两岸的风吹草动。 在独立支队和各地民军的打击下,北洋军的运输线可谓处处危机,稍一不慎就会落得个鸡飞蛋打。新到的第八师十五旅显然汲取了教训,不惜以重兵押运物资,并在合江——江津——重庆这一段水面两侧设立了勤务哨。如此一来,给独立支队和民军们的伏击、袭扰机会就大大减少。相对而言,第十五旅的兵力也非常分散,难以集中力量到正面战场的某一点上发力,以扭转战局。 头戴草环趴在岸边草丛的石铿并没有打伏击的兴趣,目送敌军船队离开后,他举起右臂向前一挥。 顿时,树林中、山峦后、草丛里涌出一队队官兵。他们挽起裤脚打着光脚板,在“一二,起!一二,肩!一二,走!”的口令声中,扛着一条条小木船冲进浅水中放下,又立即爬上船,会合了从高东河(长江支流,又名油溪)河汊中驶来两条大木船,借着长江奔流向东的势头向下游而去。 大木船上,石铿站在船头举起望远镜观察两岸,他的身后是六名炮手掌管的两门81迫击炮,他身前就是两名弟兄和一挺重机枪。作为整个船队的火力船,两条大木船时刻保持着临战状态,一前一后将小船夹在中间。 似乎北洋军在两岸的交通勤务哨们不相信护****会如此明目张胆,或者他们的脚力难以与飞流而下的船速媲美。从油溪口到江津磨盘山下的中码头,接近一个小时的船程中平安无事。当石铿和弟兄们登岸时,暮色已经从东而西笼罩了整个天空。 看着涌上码头的人群,横端步枪的北洋军哨兵厉声发问:“口令!” “黄山!” “大河!” 李人杰和姜勉从一堵矮墙后现身,大步迎上。 石铿微微点头算作打招呼,姜勉看了面生的董鸿铨一眼,从随身的皮包中拿出一份地图展开,李人杰擦了根火柴点燃蜡烛,同时用身体挡住江风。 姜勉指点地图说:“石支队长,中码头和五举村已经被我部完全控制;第八师29团团部和一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连驻大坡背兵营,川军的两个连分驻洞子口和大沙坝,李营长已经分别派了监视哨……职部奉命率本部一个营立即南下到綦江,这里的事情就全靠你们自己了。” “几点走?” “八点出发,第八师会派一个连来接防中码头。” 看看手表,石铿向身后的曾四道:“命令各连加快速度,到铜锣丘侧后隐蔽待命!” 姜勉也摸出一块怀表,就着蜡烛的光线看了看,起身举手行礼道:“石支队长,我们旅长让卑职给您带话。我李某人是言出必行的,此次虽然是践行赌约,却也企盼与石兄弟及护****保持密切联系、协调行动,来日如有机会,咱们兄弟俩再相聚痛饮!” “请你转告李将军,内战即将结束,请约束部伍切勿扰民并预作离川之准备。离川之前,石铿必备下一两小菜,与李大哥对座小酌。再见!” 暮色中,北洋军第十三混成旅一个营的部队开始在“哔哔”的哨音中集合、整队。石铿等人也带着队伍赶到距离码头不过两里的铜锣丘,立即召集各连军官会议。 马灯下,地图上的线条、标注一清二楚,每个人的脸色都变得有些惨白,而眼神却是一个比一个炽热。 提前一天到达的李人杰说:“在第十三混成旅所部接到开拔命令之前,驻江津各部敌军戒备都比较松弛。今夜因中码头接、换防,洞子口的敌军才加强警戒并派出了巡逻队,路线为沈家湾——五举沱北——铜锣丘东北的毛狗洞——张家祠堂——老鹰嘴,两小时一更次。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洞子口西南、南、东南方都有明暗双哨,标高322山头上有筑垒和两挺值班重机枪,位置在左右两侧,能对正南形成交叉火力,对东、西两侧实施侧射。” 石铿一边听一边分析,应该说,江津城敌军的驻防态势还算严密,十三混成旅一个营控制码头,可提防西边来敌沿江而下;洞子口一个连居高而下,封锁了从南边进入江津城的两条通道,并与码头和大沙坝敌军呼应,呈掎角之势。而驻扎在大坡背的一个营则为预备队,随时可以增援三个方向并能警戒城内。很棘手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