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81 【石铿通敌】 (第1/2页)
会议散去,石铿邀请董鸿勋登临鼎山山顶。 鼎山与马骏岭隔江相望,就像一道关隘一般锁住长江水道,又给予江津县城一个强大而稳固的依靠,民间有“扼鼎山,控几江(江津别称)”之说绝非虚言,这也就是清末的巡防营、川军第一师、北洋第八师、四川第一混成旅先后选择鼎山西麓的大坡背设立军营的原因。 望着江北的重重山峦,董鸿勋有感而发:“铁戈,如今第一混成旅出于控扼川西、川东水陆交通而布局江津、永川的计划已然实现,然而尚有不足。” 石铿既然与董鸿铨是结义兄弟,很自然就在私下里跟着董鸿铨称呼董鸿勋为大哥了。 “大哥不妨直言,看看石铿所想是否与大哥相同。” “噢?”董鸿勋有些讶异,转念一想这四个月来石铿的所作所为,又释然笑道:“那咱们要不要学诸葛孔明和周公瑾啊?” 石铿点点头,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取出纸笔,背转身子写了一排字,然后对折了又对折,再转身面对董鸿勋扬了扬。 “江津有便捷之水路,兵力、物资转运甚为方便,特别是面向重庆方向,可顺流而下转瞬及至。但是,江北那一片群山实则为长江与涪江之分水岭,也成为横亘在江津与永川之间的障碍。一旦永川有事,江津之兵以强行军也得花费大半日时间,而永川之东北有璧山刘湘所部,东面有集结于重庆的北洋军,两个方向的敌军最多半日就可突至永川城下!因此,我建议你最少以一个团的兵力驻扎于两地之间。” 石铿微笑着将手中的折纸交给董鸿勋,董鸿勋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一排字——移驻旅部于德感坝。嗯……这等于把整个混成旅的驻防重心向西移动,也能起到来回呼应之效果。不过,舍弃地形险要的鼎山而去几乎无险可守的德感坝,似乎置指挥首脑机关于险地的嫌疑。这……就是石铿的水平? “你小子,拍马屁就明着来!”董鸿勋随手将折纸撕碎抛出,看着随风飘舞的纸屑,正色道:“你刚才当众宣布,我是你的副旅长兼参谋长,也就是你的助手和幕僚,千万不可再以私人感情行事了!” 石铿收敛了轻狂之心,虚心低头道:“石铿受教!” “跟你说了,你是主,我是副!主副之别必须恪守!否则,你我如何带兵打仗?” 石铿默然点头,心中都暗暗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在护国军中论资历,一步步从滇军中打拼出来的董鸿勋比自己深厚了不知多少倍!论人望,第三支队长有功而受罚,滇军上下多少都对他有些过意不去,他但有所求,从唐继尧到赵又新,或者是蔡总司令都会照顾一二!论军事指挥水平,他在护国第一军团级主官中可谓首屈一指!如果董鸿勋不放下架子,曾经是他的属下,今日是他的主官,石铿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现在看来,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刚才的心机更是显得自己胸怀还不够宽阔,小家子气了! “我拟以第三团驻防江津——永川之间的云谷关。再调第二团西去永川,设第一混成旅江北指挥部,总指挥暂由董鸿铨担任。你看如何?” 董鸿勋知道这才是石铿的真话,乃微笑道:“甚好!只怕洪铨能力浅薄不能胜任,还需一个好的参谋长辅佐才行。” “我已经有了一个最佳人选,只是目前他还在重庆治伤,暂时不能就任。不过也无需担心,袁世凯暴毙之后,在川北洋军各部更是无心恋战,待北京府院首脑确定、国会重开之后,这场战争可望结束。季山兄只需提防璧山方向即可,以他目前的能力,又有三个主力团在手,固守永川绝无问题!” 董鸿勋饶有兴致地问:“你说的那个人是谁?” “刘明昭。”石铿不想多说,说了董鸿勋也不认识,只待来日见面以后再行解释了。他的想法是以刘明昭为江北指挥部参谋长兼团长。 董鸿铨见状也不多问,而是指点着江津周边的地形,大谈哪里可以设防,哪里可以驻兵,哪里是布置前哨之所…… 泸州,护国第一军前指。 赵又新看到胸前系着红布条,被总司令部从第二梯团抽调到独立支队的参谋梁炳耀就来气。不,准确说是他看到那条象征着第一混成旅、象征着石铿的红布条就来气。耐着性子,他听梁炳耀说了几句,顿时兴趣大增,再听几句,竟然一下子跳将起来大声问道:“什么?你再说一遍?石铿通敌!?” “……第六旅撤离泸州,经过江津独立支队防区时,吴佩孚令其贴身副官孙成栋等五名军官留在江津,石铿将孙成栋、王家淦留在参谋处,王建勋派到教导队任兵器学教官,林琦在三营三连任副连长,周旺能在炮营任参谋。前几日,第十三混成旅经过江津时,李炳之亲自来到大坡背军营,副支队长董鸿铨竟然送了五万大洋给李炳之!石铿通敌,证据确凿!” “好,好!”赵又新亲热地拍了拍梁炳耀的肩膀,温言问道:“你有证据?” 梁炳耀愤愤地说:“目前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