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3 【用心良苦】 (第1/2页)
(9.18第二更,警钟长鸣,牢记国耻!感谢书友“高原雪貂”的支持!) 傍晚的长江上游警备司令部门口人如潮涌,受邀而来的各方宾客恪于山城地形大多乘坐滑竿、软轿前来赴会,各军将领如张敬尧、李长泰、吴新田、田树勋、王汝勤以及石铿的手下败将陶云鹤、刘湘、夏文荣,以及地方士绅名流都在宾客之中。 每每有客来到递贴,站在门口的司令部副官就会高声通报,内里立时就会有适当之人前来接待、引路。一切都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石铿穿着一身没有勋章的光板少将制服,被胸前金光闪耀的曹锟强拉着招呼来客,不知底细的旁人一眼看去,多半会以为他是曹锟的少将副官长,待听了曹锟介绍之后,这才连呼“久仰”、“失敬”。这般子来来回回乏味的很,却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应付之。话说“有来就有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曹锟这人着实不错,为了得到石铿的忠心可谓不惜血本、不计前嫌甚至可以自降身份去书寓里厮混,还掏了5000大洋的买花钱,对石铿几乎算得上是有求必应、关怀备至。甚至于李炳之的事情,也顺水推舟地答应下来,第十三混成旅旅长才得以解脱软禁,成为今晚的宾客之一。 曹锟够朋友,石铿就不能不帮衬着招呼客人。 大门口的副官高喊一声:“宋育仁先生到!” “哦哟,此公怠慢不得!快、快!铁戈,咱们去迎接着。”曹锟整整衣冠,招呼了石铿迎到门口,只见一位身穿长衫、年约六旬、面容清矍而双目有神,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风范的老者在一位中年西服男子的搀扶下跨过门槛。 曹锟抢先几步,侧身扶住老者的胳膊,堆砌起一副极端恭敬的姿态、神情说:“宋芸老来了,晚辈曹锟顿觉蓬荜生辉,受宠若惊呐!您老慢点、慢点,我搀着,我搀着。” 老者停步,微笑拱手道:“曹大帅客气了,老朽老矣,当不得大帅如此啊!” “铁戈,来,见过宋芸老。” “敬礼!”石铿一个立正举手礼后,朗声自我介绍道:“晚辈石铿,忝任中央陆军第四混成旅旅长。” 老者问曹锟:“这就是奇袭江津而秋毫无犯的石铿?陈二庵发表的四川第一混成旅旅长石铿?” “回芸老,正是。”曹锟对老者极是尊重,一句一弯腰地说:“如今啊,民国恢复,两军兵戈停歇,各地服从中央,护****各部也会逐一整编。石铿以其赫赫战绩名垂护国战场,堪称良将。故而,中央量其才而授之于第四混成旅少将旅长之职,今日晚会就是给石铁戈授勋五位而设,请您老来,正可见证川人中又出一员战将矣!” 从曹锟的态度言语中,石铿虽然尚不知老者身份,也知其名声人望定然不菲。 “嗯。”老者点头看向石铿,道:“中央能视南北为一体,此乃国民之福!石将军青年俊杰,战功卓然而不扰地方,江津、永川、荣昌、合江四县对将军所部多有美誉,此乃桑梓之福!但愿吾国府能在消弭内争之后致力于民生之恢复,国家之图强,湔雪中华前耻。” “芸老说的极是,请。”曹锟亲自领着老者一行步入前厅,石铿趁机退后两步,找到王承斌询问老者来历。王承斌一脸奇怪之色说:“铁戈你是川人,莫非连宋育仁、宋芸之都没听说过?”他见石铿一脸茫然,这才想起一节,乃举手拍额道:“忘了,忘了,你是自幼在海外求学,当然不知了。此老乃是有名的维新人物,甲午年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得悉黄海一战失利后,曾在英国募集资金筹组一支洋舰队,准备偷袭日本。后因清廷媾和而作罢,愤然辞职回乡举办实业、教育、报刊,乃是川省商、学、舆论界的领袖人物,时人称为‘川省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就是此老。当今重庆有名的《渝报》,也是宋芸老所创。铁戈,今后你以一旅之兵留川,如能得此老照应,胜雄兵一万且不止!” 石铿留了心,寻思着择日一定要拜访此老求教。 副官在门口高唱:“李炳之将军到!” 进门的李炳之一眼就看到石铿和王承斌,不知是因为王承斌也带兵包围他还是别的原因,他径直赶到石铿面前,亲热地拉了石铿到一边无人处,连声道:“老弟,老弟,这次要不是老弟出手相助,我恐怕永无翻身之日了!” 情知曹锟只不过是在王士珍的压力下释放李炳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