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_108 【养虎为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8 【养虎为患】 (第1/2页)

    吾网提醒书友注意休息眼睛哟石铿、蒋百里、丁怀瑾在重庆等了五天,送走圆满完成任务后满载而归的靳云鹏,拜会逗留重庆的四川省长戴戡和第五师师长熊克武,又将特区土地丈量、人口普查、兴办教育的诸般事务详细议定,拟制了随后出川到汉口、上海考察的绅商名单……一切工作妥善之后,才等到蔡锷一行抵达重庆。

    蔡锷并未打算久留重庆,在原长江上游警备司令,现川东巡阅使兼四川省长临时公署内分别召见戴戡、熊克武、丁怀瑾密谈之后,以执意要陪护去沪的石铿为副官长,并好友蒋百里,率邹若衡等少数警卫官兵和随从登船东下。

    在宜昌会见陈宦之后,蔡锷一行于8月26日到达汉口,湖北督军王占元以两艘兵舰为民国第一上将军护航,社会贤达、名流士绅、机关团体的代表乘坐无数xiao轮船将蔡锷坐船团团围住,在江面上摆开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蔡锷婉言谢绝王占元请其一行在汉口勾留数日的邀请,仅出席了楚材号军舰上的宴会。席间,蔡锷提请王占元以属下汉阳兵工厂技师支持江津兴办修械所事宜,王满口答应下来,嘱咐石铿回程时商议细节。

    当夜,蔡锷一行换乘37oo吨的“江裕轮”继续下行。

    水面宽阔、浊1ang滔滔的长江在头等舱的舷窗外汹涌奔腾,卸却一身重负的蔡锷却是愁眉不展,在蒋百里和石铿的陪伴下批阅了几份国内各界的慰问电,搁笔一边思忖片刻,叹道:“国事艰难呐”

    蒋百里劝慰道:“松坡,眼下将养身体要紧,莫要太过忧虑。如今国会重开、百废将兴,总的趋势还是很好的。”

    “段芝泉不是中国的华盛顿,黎黄陂也不是中国的杰斐逊。北洋军事集团控制的北方和受孙、黄思想影响的南方,加之西南实力派,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实非重开国会就能解决的。锷思之再三,中国的未来还是需要一位铁腕之人物来引导四万万创造。铁戈曾经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社会的变革才是中国的希望但愿,这个变革不会引一场新的南北之战。”

    “松公。”石铿不想蔡锷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却又要因为残酷的现实而伤神,如此,不如索性把话说开来还好一些。“南北必有一战,受封建、落后思想影响和北洋军事集团控制的北方,受相对先进、民主思想影响的南方,无论从社会基础还是上层利益来看,都需要一场彻底的、性的决战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是新旧思想的决战、是新旧社会体系的决战、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决战愚昧落后的中国要蜕变成为开明、先进的中国,就需要凤凰涅槃、浴血重生。我等能做的,只是在决战之前尽量积累先进的、民主的、的力量,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流最少的血击败落后势力,达成国家和民族的新生”

    舱内一阵沉默。

    蔡锷和蒋百里都觉得石铿所言颇合当前国情,却又在感情实在不愿意看到一场规模空前的内战在未来的某个日子爆流血,流的可是中国人血内战,消耗的可是中国有限的国力二人从日本学成归国之后,孜孜以求的就是国家的统一和国防的稳固。为此,他们可以支持袁世凯镇压二次;可以为袁世凯出谋划策改革军事体制,训练模范团;也可以举起义旗、振臂一呼,反对袁世凯的帝制逆流;还可以在护国之战结束后,立即接受北京政fu的领导,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的权威。

    可惜的是,中国的掌权者和地方实力派们并没有几人如二者那般拥有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爱国情怀这些人为了自己和集团的利益不惜争权夺利、拥兵自重、割据地方乃至分裂国家……

    国情如此,斯人又奈其何哉

    “百里兄,铁戈吾弟,如变革的战争实在无法避免,请妥为筹谋,尽量少损中国的元气吧咳咳咳……”

    舱门被推开来,邹若衡担心地探头看了看,见上将军已经止住咳嗽,又向蒋、石二人递个眼色后,悄悄地拉上舱门。

    “松坡兄,早些歇息,有事明日再谈。照船程来算,后日才能到达上海外滩。铁戈,我们先行告退吧。”

    ……

    北京,铁狮子胡同。6军部东面,原和亲王府和恭亲王府合并而成的中华民国总统府、国务院。

    国务院总理兼6军总长段祺瑞招来手下第一号智囊、6军部次长兼总理府秘书长徐树铮中将和保定军校校长曲同丰少将,以及刚刚从四川返回的靳云鹏中将会议西南问题的解决办法。

    曲同丰乃是山东烟台人,日本6士毕业。曾与蔡锷同在6军十九镇任协统,辛亥时在云南大理率三十八协响应起义,又被云南都督蔡锷推举为北洋招讨使赴民国临时政fu所在地南京,被孙中山正式任命为北洋招讨使。后继蒋方震任保定军校校长,因支持军校学生反对二十一条和袁世凯称帝被解除职务。袁世凯死后,段祺瑞立即启用曲同丰,恢复其军衔和军职。在段祺瑞身边,他和靳云鹏对云南军政情况都相当熟悉,更为一心解决西南问题的段祺瑞所倚重。

    四人围坐着的圆桌上放了一叠文书,有第四混成旅的点编报告,有石铿撰写的,还有靳云鹏撰写的此次四川之行的见闻。

    “诸位,昨日送达各位的抄件,都看过了吧?”

    徐、曲二人点头应是。

    段祺瑞看向靳云鹏,说:“此次翼青兄入川之行可谓尽心尽力,收获颇丰。四川的局面远比我等在京揣测来得复杂,特别是石铿的异军突起,为川局增加了几分变数。对中央对西南的既定策略而言,有利也有弊。翼青,你先说几句?”

    “是,泉公。”靳云鹏微微欠身作礼后,整整嗓子道:“石铿之战绩,前些日子经由张勋臣呈报,我等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此次得见此人并相处数日,也曾作过两、三次深谈。我的定论是此人可用,用好了,四川乃至西南的局面很快就可平复;用不好,恐怕此人会彻底倒向党一方。”

    段祺瑞眉头一皱,追问:“此话怎讲?”

    “总理,我也是今日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