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_109 【川军的积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9 【川军的积怨】 (第2/2页)

出好办法来,除了遭到刘存厚劈头盖脑一顿臭骂之外,啥也得不到。

    刘存厚见再也议不出什么名堂来,拿笔在草案上批注了“此案不妥”四个字,签上自己的大名,令部下全是步兵的骑兵团长田颂尧送到督署,jiao给罗佩金。

    罗佩金得了川军各师中分量最重的刘存厚回复,立时召集幕僚商议。几番计议下来,他们又搞出一个方案来,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是拿实力最弱的川军第四师开刀,杀激给猴看。这刀子分为两步下,第一步是以前护国第一军左翼军参谋长,四川人陈泽沛为第四师师长,原师长卢师偙降格为旅长;第二步就是彻底编散第四师。

    其次,是仅把滇军、黔军作为序列编制,以四川上缴给国库的盐税为军饷。川军各师全部编为三师一旅的地方部队,以后再行裁撤。

    第三个办法是坚持原方案,先报给6军部批示,再看情况行事。

    罗佩金思之再三,最后选择了第二个办法并上报6军部,同时将解决第四师的计划付诸实施。

    可怜第四师师长卢师偙,放着孙先生委任的中华军四川总司令不当,偏偏要削尖脑袋去当第四师师长,结果落到个激飞蛋打的下场,只能乖乖地从师长位置上下来当旅长。如此,对中华党在四川展军事力量的计划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挫折。因而,党内人士的目光逐渐地聚集江津,聚集到容纳党人的中央6军第四魂成旅旅长石铿身上。

    1916年8月28日,黄昏时分,江裕轮缓缓靠上外滩码头。

    蔡锷一行并未急着登岸,而是坐观乘客们依次下船,通过栈桥口的租界巡捕检查,缓慢地经过长长的栈桥行到外滩大马路上,逐渐地融入了灯火辉煌的十里洋场之中。

    刚刚落成的亚细亚大楼和与之毗邻的上海总会、元芳大楼、大北电报大楼、轮船招商局大楼、华俄道胜银行大楼、汇理银行大楼、英国领事馆……一幢幢迥异于建筑风格的洋楼似乎争奇斗yan一般,又或故意炫耀一般,使外滩大马路俨然成为一个盛大的西洋建筑博览会,让每一个从外滩水路到达上海滩的人都被其深深地震撼。

    租界是洋人的天堂,尽管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大6上充满了战火硝烟,可外滩大马路上的洋人们依然悠闲地在夕阳余晖下散步、遛狗、聊天、随意取笑那些面黄肌瘦、衣裳不整的黄皮肤、黑眼睛们……豪华的马车、新派的汽车、人力黄包车在大马路上来来往往,远处的路口上还可见到顶着电线的电车……让人恍然觉得自己身处的不是列强的某个繁华的海港城市。

    似乎是对陌生世界心怀畏惧,又或者是想到自己即将进入这个十里洋场而产生的激动之情,梅雪晴躲在仍然一身军服的石铿怀里,柔弱的身体竟然有些微微抖。

    石铿默默地揽住女人的身体,着她的肩头,轻声道:“不用怕,这是一个新的战场,我将像以前一样战无不胜,我坚信这一点”

    像是自言自语,像是某种告白,又像是安慰人的话,让梅雪晴一时有些不解。只是,她已经习惯了不解而不问,很多事儿即便问了也不会有明确的答复,只需用心观察、用心体会,总有一天,自己会明白将军这番话的。

    蒋百里指着外滩大马路上驶来的五、六辆汽车,招呼道:“铁戈,他们来了,我们下去吧。”

    此时,栈桥上已经没了那些普通乘客的身影,负责检查的华洋巡捕刚刚松了一口气,随着江裕轮的汽笛声和汽车队应和的喇叭声,巡捕们看到十几位身着中华民国6军制服、佩着军刀的中人从舷梯拾级而下。

    华洋巡捕早已接到命令,尽管不知来者是何人,也呼啦一声列队行礼。

    栈桥上匆匆行来几人,当先一位白肤华男子年近六十,身材中等、肚腩突出、富态bi人,反倒显得两腿稍短。上蓄着一抹德式的腓特烈大帝胡,身上的西装笔挺,打着一条水手式的蓝hua领带,一手杵着一根盘龙雕hua的中式拐杖,一手拿着未曾点燃的烟斗,似乎随时都会叼在嘴上吧嗒两口一般。

    蒋百里抢先一步,与来者握手道:“哈同先生,我来介绍,这位就是蔡锷蔡松坡上将军。”

    名满上海滩,堪称第一大亨的英国籍犹太人哈同向蔡锷鞠躬致礼,说:“尊敬的蔡将军,您抱病率军护国,劳苦功高,盛誉满天下。能得将军垂青下榻敝舍,哈同不胜荣幸之至”

    蔡锷由石铿和邹若衡一左一右扶持着行了个立正礼,手指咽喉表示难以出声说话,蒋百里忙道:“将军病情日重加之近日旅途奔bo,目前已难出声音。”

    “噢,那……”哈同侧身一边,以手示意相请道:“那赶快上车,沪上几位名医已经在敝舍等候将军大驾。”

    在租界华洋巡捕和哈同随从的“掩护”下,蔡锷一行尽量避开媒体和公众悄悄进住哈同hua园。当夜,几位英、法、意籍医生为蔡锷轮番诊疗后,尽皆束手无策,建议蔡锷先行保守用yao并静养一段时间再行诊疗,如无效果则尽快就近去日本福冈医学院请呼吸道专家诊治。在哈同的热情挽留下,心中记挂川事善后和国家政局的蔡锷也不愿意在此时就东渡日本,与蒋百里略一商量,拒绝了石铿请其立即去日本的建议,乃决定留在哈同hua园调养一段时间再作打算。

    对此,石铿只能徒唤无奈,他总不能对蔡大将军说出那些在此时尚不能验证的“晦气话”吧?可要眼睁睁地看着蔡锷就此耽误病情,他又心有不忍、不甘、不愿与蔡锷相处日久,对这位后世颇为称道的护国英雄的了解就越深刻。

    石铿不由得会设想:以蔡锷当前的人望,以蔡锷对自己人生的设想,身体健康的他很可能走上一条实业兴国和从政相结合的道路。有蔡锷在,有自己和第四魂成旅以及许许多多敬仰蔡锷的仁人志士在,这些力量一旦以蔡锷为形成一股政治、军事实力,南、北两方面都会有所顾忌,国家的重大决策也将征询他的意见。由此,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中华民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避免将延续三十多年的内战。

    对此时的中华民国来说,失去蔡锷就等于失去了一个国家重宝,一个从此走向强大的机会

    这一夜,石铿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享受阅读乐趣,尽在吾网,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