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卷 人皇之争 第十一章 殷郊领军亲征赵,李牧殿内死谏王 (第2/2页)
开疆扩土。”在殷郊强大的巫力之下,这声音传入了四十万人每一个人的耳中。 这声音仿佛带着莫名的蛊惑,每一个将士都随着殷郊的话热血沸腾,四十万人举起手中武器,齐声道:“有信心。” “好。”殷郊抽出腰间宝剑道:“出征。” 秦国大军在殷郊和孔宣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向赵国杀去,这时,赵国闻君臣得秦国新王帅四十万大军亲征赵国,却是大惊,今年赵国可以说得上天灾人祸,百姓连吃都不能吃饱,那还有余钱来支持一场大战呢。 大殿之中,赵王看着下面群臣,面露苦色道:“诸位爱卿,如今秦军来攻,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何计策?” 下面群臣中走出一文臣道:“大王,臣有奏。” 赵王见到有大臣站出来,心中却是一喜,道:“爱卿,你有何计?” 那文臣道:“大王,如今秦强赵弱,再加上今年我大赵却是天灾人祸,是在不能抵挡秦军,大王何不派人与秦军议和,献上几座城池,让秦军退兵,等到丰年,我赵军在派兵把地方夺回来便是。” 这话一出,大殿却是陷入一片沉寂,赵王面色铁青,心中却是气愤异常,不过赵王也是清楚,若是秦军真的攻来,那赵国的损失也许会更大,这也许是如今最好的方法。 这时,殿中一人站了出来,对赵王道:“大王,此举万万不可,若是我们这次示弱,那秦军只会更加猖狂,而且此举也会大伤我赵军士气,还望大王三思。” 赵王看着站出来的人,急问道:“那李牧将军,这次秦军入侵,你有何办法?” 原来这人便是赵国大将李牧,李牧年少时师从一异人,学得一身本事,后投身赵国,统兵打仗战无不胜,乃是赵国继廉颇之后的又一军神。如今赵国还能抵挡住秦国的攻击,多半是这位李牧将军的功劳。 李牧看着赵王,道:“只有一战,臣请求大王派我出征,抵挡秦王大军。” 赵王却是心有为难,这李牧如今在赵国的威望却是比自己这个赵王还高,虽然李牧忠心为赵,可是赵王还是怕李牧造反,因为若是李牧要反,那赵国军队可能一大半都要跟随李牧而去,因而赵王想法设法把李牧留在邯郸,把他与军队隔开。如今李牧请求出战,却是把赵王难住,赵王自然不想现城,但是他更怕若是李牧回到军队后带军投秦怎么办,毕竟良禽择木而栖,如今秦军势大,李牧投降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凭李牧的本事,到了秦国这个以军功为首的国家更还会受到比在赵国还好很多的代价。 因而赵王想了想道:“李将军,如今我大赵刚遭受天灾,却是没有多余的粮食来支撑一场大的战争。” 显然李牧对赵王这个回答不是很满意,以李牧在战场上的远见,又如何看不出赵王对他的防备,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到了如今这种危机关头赵王还是这般防备于他,当下李牧跪地道:“请大王相信我大赵好儿郎,末将愿立军令状,若是不能挡秦军与长平之外,末将愿自刎当场。”说话却是掷地有声,双眼紧紧盯着赵王。 赵王被李牧这么盯着,却是觉得浑身压抑,不敢与李牧对视。 见到李牧跪地,殿内武将纷纷跪地道:“大王,臣等愿与李牧将军共立军令状,不退秦军,誓不还。” 见着跪成一地的军方将领,赵王对李牧大的防备更大,不过也更加无奈,知道这次若是真的不让李牧出征,只怕秦军还没打来,自己赵国便先乱上一场了,当下赵王起身,道:“李牧听旨。” 下面李牧身体一挺道:“末将在。” “封你为赵军大元帅,统帅赵国五十万赵军,抵挡秦军。” 见到赵王松口,李牧心中一喜,大声道:“臣领旨。” .................................................................................... 月初求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