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冤家路窄 (第2/2页)
以随东流自称为学生倒也不完全是在拍马屁。轿中之人正是张居正,他正要去内阁和其他大学士商讨朝政,听到轿子外面有人自称学生,于是掀开帘子一瞧原来是新科状元,几日前他已经来府上拜谢过,所以还记得他的容貌,他淡淡的说道:“是退之啊,你这是要去哪?” “学生今日是第一次去翰林院,没想到这么巧和恩师遇上了。”随东流不敢怠慢。 “哦,原来如此。”张居正漫不经心的说道,忽然他眼睛一亮,仿佛随口问道,“这位小姐又是何人,似乎和你相识啊。” 随东流一愣,回首一看,不知道何时冷冬屏已经下了轿子,正呆呆的望着他们,那浅浅的微笑,那娇羞的脸蛋,那白皙的肌肤,实在惹人爱怜。冷冬屏见二人一齐向她看来,连忙低下头,随东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禀告,张居正只是微微点头,却再也不看冷冬屏一眼。 张居正没有再多作停留,朝中事无大小都需要他去处理,他一刻也不敢懈怠。随东流望着张居正远去的队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再回头看看冷冬屏,心里不觉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他微微叹了口气,片刻,脸上终于闪现一丝坚毅的神色。 经过这番耽搁,时辰已经不早了,随东流连忙催促着轿子快走,快到翰林院时,他吩咐两个随从陪着冷冬屏四处走走,并且约定了回去的时辰,这才安心的进了翰林院。明代翰林院是朝廷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咨议政事的机构,翰林官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随东流第一次入翰林院,自然也做不了什么实际性的事情,无非就是先熟悉下工作流程,以及和各位同僚、上司混个脸熟罢了。 好不容易挨到晌午,正思量着肚子已经饥肠辘辘了,忽见同为翰林院编修的裴昌年跑过来略带歉意的说道:“退之兄,有件事情忘记跟你说了,新来翰林院的都要去吏部留档备案,因为今日事多所以才疏忽了,吏部已经派人来催了,望见谅。” 裴昌年已经在翰林院当了几年差了,资格可比随东流老的多,所以随东流自然不敢对他的疏忽有任何明显的意见,他微微一笑道:“不碍事的,反正现在也没事,我马上去下吏部。” 吏部衙门离翰林院并不远,随东流步行片刻就到了门口,和门房说明来意,按照指点来到吏部司务办公所在地,却见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正笑吟吟的望着他。 “晚生乃新科状元随东流,已授翰林院编修,今日特来吏部报到备案。”随东流不知道这个年轻人身居何职,只好谦虚的自称为晚生了。 “我知道你是状元公,我早就见过你了。我已经等候多时了。”那年轻人微笑道。 “哦,可是我并不认识阁下呀。”随东流感到奇怪。 这个年轻人正是杨振,他被分派到吏部观政,正巧吏部司务临时有事外出,这才派他暂时顶替,当他看到随东流时不免心动,想趁机问问那个被他带走的少女的消息,又感到太唐突张不了口,于是一边替他办手续,一边心里暗暗盘算怎么借机询问。 “请问阁下高姓大名?”随东流见杨振不回答他的话,追问道。 “在下杨振,与状元是同科进士,只不过我是二甲,所以分到吏部观政,那日我见状元在街上,好不威风啊,状元不仅文章做的好,为人也是不错,那个姑娘想必照顾得很好吧?”杨振话一出口才觉得有些冒昧,但已经来不及收回来了。 随东流脸上果然微微红了下,拱手施礼道:“原来是杨年兄,在下失礼了,上次我并没有注意到杨兄,不然早就和你结交了,咳,咳,那位姑娘么,她很好,暂时在我府中居住,只等找到她父亲,就会将她送走。咦,杨兄这么问,莫非和她相识还是------” “随大人千万不要误会,我只是想起那日情景随口一问,我并不认识那位姑娘。”杨振急忙解释道,既然那位姑娘住进了随东流的府中,那么恐怕自己再无机会了,以后只能暗自遐想罢了。 杨振的神色变化却被随东流瞧在眼里,他是个心思玲珑之人,如何猜不出杨振的念头他,但他也不点破,看到杨振做完事情,客气的邀请道:“今日和年兄一见觉得非常投缘,不如我们找个僻静的地方小酌两杯,如何?” “这个嘛,我正在当值,恐怕不太方便啊。”杨振委婉的拒绝道。 “现在本就是午饭时间,难道吏部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吗?快别多想了,跟我走吧。”随东流说着,竟然不管杨振如何想法,一把拉了他就走,杨振无奈,只好随了他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