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冲突 (第2/2页)
些事放在以前是从不过问的,他一个小小的十三道御史,万岁怎么会知道他的名字?汪御史的事情本来直接由内阁发往你吏部按例叙议了,但你们的效率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怎么放心得下,现在万岁都提出来了,你说应该怎么处理?” 张居正顿了顿又说道:“有人说那个被汪御史弹劾的官员是我的门生,好象这么一说,是我张太岳睚眦必报,眼里容不得人,往后是不是就没人再敢在我面前说不是了吗?这不是陷我于不义吗?你说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办?” “大人请息怒,卑职绝对没有将此事外泄,而且卑职一定会严查到底,再将那汪御史的叙议结果通禀大人。”王国华慌忙表态。 “哦,那你觉得汪涵道该如何处理呢?”张居正紧紧盯着王国华。 “汪涵道无端诽谤他人,实属不该,前些日子他又上奏章非议朝政,对大人妄加评论,有损大人名誉,大人对朝廷,对万岁的忠心,世人皆知,他却以小人之心揣君子之腹,且他的所作所为对朝廷有害,对万岁不敬,对这样的人,卑职认为应该严惩,否则不足以警戒他人。”王国华一番话说得义愤填膺,大有要将汪涵道致于死地方肯罢休。 “你觉得这样做就一定对吗?”张居正冷冷的问道。 “大人,您觉得哪里有问题呢?请大人明示,卑职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去做!”王国华在张居正的逼视下,慌张起来。 “你真的以为这样做是对的吗?枉费你在官场这么多年,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啊?”张居正非常失望。 王国华诚惶诚恐,道:“请大人明示,卑职愚钝,实在不明白大人的意思。” 张居正忽然将目光转向杨振身上,说道:“你来说说看此事该如何处置?” 王国华慌了神,忙道:“大人,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观政,哪里懂得此等事情呀,还是不要让他说了,杨振你先去下去吧,不然要被大人见笑了。” “不必如此,你们的想法其实不说我都能猜得到,我想听听不同的意见。”张居正制止了他。 杨振本来站在一边就很尴尬,听两位品级比他高的多的人说话似乎有些不妥,但要就这么走了又没有得到他们的允许,这时听到张居正叫他名字,而王国华的语气却明显小瞧他,心里不免恼火,因此也就毫无惧色迎了上去,他说道:“属下以为对于汪涵道一事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以事论事,从事件的本身是否对错来作为处置的依据,二是从更广的角度来看,汪涵道身为御史,遇见官员贪污受贿此等事情,他必须挺身而出,如果他因为怕做错而不去做,那就是他的失职了,现在外面常有传言,当今朝廷言路堵塞,监察御史根本就没有必要设置了,万岁和内阁的一些大人们听到的都是片面的赞誉之词,而真正说实话的人却受到压制。” “大胆!你怎么敢对张大人说这些话?”王国华不料杨振说话火药味十足,而且话中隐约在指责张居正的一些改革措施,他怕牵连到自己头上,因此连忙呵斥他,“你还不快退下,张大人高瞻远瞩,岂是你等所能理解的!” “哎,不要这么说。”张居正居然不怒,淡淡的说道,“他的话也有道理,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其中的困难不是你们这些局外人所能看得到的。” 张居正说完,似乎有些感慨,他盯着杨振说道:“你在吏部已经有段时日了吧,几次遇见你,你的话都能让我思考良久,平时一些跟我近的人从来都是顺着我的话而说的,因此我听不到他们真实的看法,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么些年,我常常执意而为,真要做错了也以为是对的,对我个人声誉是小,对国家的损害就大了,可惜我有时候也有心无力啊,我不敢去设想停下来的后果,我只能一直往前。” 张居正的话使得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杨振大着胆子接上去说道:“大人不必过于焦虑,凡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大人心内坦然,行事磊落,万岁会体谅大人,众臣也会明白大人的苦心,将来史书上也自有公道。” 张居正眼睛一亮,突然呵呵笑道:“老夫真是年纪大了,枉活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没有你这个小家伙看得通透,看来以后要常和你交流了。” “国华,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张居正话锋一转,又对向了王国华。 “啊?”王国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张居正二人的话他听得不是很明白,哪里知道该怎么做啊。 “我看你跟我一样是年纪大了,你还是向士奇多多咨询吧。时辰不早了,我要进宫去见万岁了。”张居正说走就走,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