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高升_第一百三十三章 论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论兵 (第1/2页)

    杨振心中大喜,连戚继光都愿意听命于自己,那何愁大事不成啊!其实早在来浙之前,他已经对戚继光以及他的戚家军做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也想好了如何使之更强大的计划,当然有些是戚继光本来就拥有的,有些是他加以改善创新的,总而言之,他比戚继光掌握了先机,也比倭寇掌握了制胜的先机,也就有了更高的胜算。

    “戚将军,那我就大胆的说了,刚才您也说了,一场战争制胜的关键还在于军队战斗力的强弱,虽然我们戚家军在目前的抗倭部队中处于前列,但要真正战胜倭寇,还是不够的,所以我认为,戚家军的士兵还必须进行重新挑选,不仅军制要进行改革,士兵的训练都要加以更高强度的训练。”

    “哦,还请监军大人详细告之。”戚继光坐直了身子,屏声吸气,显然他已被杨振的话吸引住了,行军打仗这么多年,还从未有人跟他讲过这样的话,也难怪他激动的几乎忘形了。

    杨振也没有料到戚继光会是这样的表情和神态,看来他对胜利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以往的小胜并不能说明什么,他需要用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自己不正也有着同样的目的吗?戚继光成功了,也就是自己举荐人才得当,张居正也算慧眼识英才,可以堵住很多人的嘴了。

    杨振朗声道:“我认为,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的基础在于士兵素质的高下,所以对于士兵的挑选有必要实行‘四要四不要’的原则。”

    戚继光不解的打断杨振的话:“何谓‘四要四不要’?”

    杨振觉得自己真是有点无耻,其实这‘四要四不要’根本就是戚继光的招兵原则,只不过他现在还没有想到,而这历史也因为自己的出现竟然和真实的历史有所不同了,不要说人物的变化,就连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也有前后转变了,但是,杨振想到无论是谁提出来的,只要是有利于抗倭大局的,根本无关,现在戚继光不说,难道自己知道了还要等下去吗?

    “所谓的‘四要四不要’其实是我自己起的名目,四不要是指(1)不要城里人;(2)不要在官府里任过职的;(3)40岁以上的和长得白的不要;(4)胆子特别小的和胆子特别大的不要。四要是指(1)要标准的农民;(2)要黑大粗壮皮rou结实的人;(3)要目光有神的人;(4)要见了官府还得有点怕的人。”杨振侃侃而谈。

    “哦,还望监军大人详细解释下,戚某有的地方并不是很明白。”戚继光眉宇间不觉露出喜悦之色,但他仍然很谦虚的向杨振请教。

    “戚将军,其实我说的选兵原则也是从你的话中启发得来的,你刚才说到曾经看到矿工们打架非常的凶狠,只要把他们招收进部队中,加以强化训练,的确是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我的话只不过是对你话的补充和细化,你若仔细一想,就能明白了。城里人娇生惯养,手无缚鸡之力,官府中人一身官气,贪图权贵,前者是没有那个能力去和倭寇抗衡,后者是无心和倭寇作战的,他们要保住自己的利益还来不及呢。至于胆子特别小的和胆子特别大的不能用,也很明显,特别是后者,如果一味招募那些连天皇老子都不怕的人也不好,虽然可以和倭寇拼死相搏,但如果强悍到上司的命令都不听了的话,一支无组织、无纪律的部队随时会崩溃的,我想戚将军应该比我这个文官明白得多吧,军令如山,可不是说着玩的。”

    戚继光一边听着,一边在思索着,他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等到杨振说完,他不住点头,连连称赞道:“监军大人真是想得透彻啊,您的话都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一直就想按照您说的那样去招募新兵,已经向朝廷上了几次奏折,不过却未获准许,如今,既然监军大人提了出来,那我就放心了,我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一支强大的、令倭寇闻风丧胆的军队将会出现在台州城,我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就快来了!”

    杨振随即说道:“戚将军,你只要认为是对的,就放手大胆的去做,我会全力支持你的,我来时,首辅大人曾经嘱咐过我,要全力配合你,现在浙江的军事领导权就在你手中,其他将官都要听从你的命令,我这个监军所负的职责就是要监督好这一切,如有谁不听命令,你尽可告诉我,我会如实向朝廷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