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术士_古罗马化的将军马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罗马化的将军马超 (第2/3页)

cao为什么听到马超增兵就哈哈大笑这支军队对后来蜀汉军队的影响何在呐

    谈马超军团的覆灭,真有英雄末路的感慨.风轻扬兄曾评述马超对曹cao未占上风,这是事实,但想想假如现在甘肃省和全国对抗,打个平手这战斗力谁强也就很容易评价了.马超军团的消失也使西方军事思想对中国的第一次影响几乎销蚀殆尽.

    如雕兄评价的那样,古罗马的军阵的确是欧洲特殊地理和人文环境下的产物,在欧洲大地,它几乎战无不胜,而在中国这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下,它的弱点也就暴露无遗.且比较一下欧洲和东亚腹地之不同.欧洲并非一片开阔的平原,它的主要地貌是丘陵,河流和道路镶嵌其间,即便是平原地带,也存在大片的森林,这样的地理,对骑兵的机动有相当大的限制(记得<角斗士>片中墨西提斯一剑砍在树上的镜头吗),战斗主要是在城池之下或道路要冲发生,事实上它的地理和当时中国的西安一带是比较相似的,所谓八水绕长安,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切割也刚刚开始.但中国的大部分战场,并不适合这样的军团,潼关以东和以北是大片的平原和草原,在这个中国主要的边防地带,宽阔的战线使机动成为重要的要求,道路并不规范,河流稀少,辽阔而没有遮蔽的戈壁,草原是战斗的主要场所,这正是骑兵驰骋的良好地域,要想歼灭少数民族的骑兵,也就是汉民族的主要敌人,必须比敌人更快,更早的发现敌人,并能更快的集中优势兵力(汉族军队在个人战斗能力上逊于游牧民族),这是汉朝从征伐匈奴中得到的建军经验.古罗马军队的机动性是非常出色的.但这是以其背靠地中海为背景的,古罗马的大规模军队调动每每通过海上实现,比如征服迦太基,屋大维-安东尼之战等等.罗马步兵的机动,标准是一天40英里,对比曹cao追击刘备一昼夜行军500华里,这个区别就太大了.马超背后可没有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内湖,因此无法弥补其机动力不足的缺点.这也就此决定了马超军团的军事模式难以在中国军事思想中产生重要影响.南方,是险峻的汉中,益州等秦垅山岳地带,也是渭水之战后到投靠蜀汉前马超军团转战的主要地域,这些地区,道路崎岖,地理复杂,作战时马超军根本无法展开所谓鱼鳞阵式的罗马军阵.这些让它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马超军和罗马军面临的对手也不同,曹魏骑兵和欧洲骑兵最大的不同在哪里第一,曹军纪律性很强,而欧洲的蛮族骑兵,我的理解,大概就和乌丸骑兵差不多,遇到正规的军就难抵挡;第二,孙恭恂教授认为当时曹军已经装备了马蹬,别小瞧这个小玩意儿,西方的骑兵当时可都是骑在光背马上的,稍微一撞就会掉下来,所以只能打奇袭.中国出土马蹬最早的是东晋,制式已相当完备.考虑到西晋仅延续了28年,三国时期已经使用马蹬基本是可以认定的.再提曹军一日一夜追击500里,如果没有马蹬,大概这些骑兵半路上就全都掉下来,也不用打了.马蹬的使用使骑兵控马和战斗能力大幅提高,古罗马军阵中仅仅把骑兵作为步兵的补充,这实际上已经落后.曹军的武器与欧洲军队也不一样,在对抗西凉军队初期失利的情况下,曹军中的意见是虽然马超的标枪厉害,但也不难对付,就是采用"强弓硬弩".这里的关键是弩.帕提亚大败克拉苏也是用弓箭,但他们使用的是有名的斯基泰弓,中国人根本用不了,这种弓尺寸不大,但弓弦崩的极紧,有近距离射穿一头野牛的记录,开这样的硬弓是中原兵士体质所无法承受的.面对马超,曹军的应对思想和帕提亚人一样,就是用远射程武器对付移动迟缓的对手,但采用的武器主要是弩,这种高超的技术是怕提亚人无法掌握的.而射击更准,更远,更有穿透力.但弩箭比较笨重,所以一般都是依据工事使用.看到曹cao为什么对无法筑城那么焦急了吗他的兵扛着弩在野地里是打不过马超的.一旦曹cao有了冰水筑城的绝招,马超就再也无法赶走他了.西凉军队的优点在于依城野战,攻坚就不在行.古罗马军队攻坚采用的是笨重的月牙形破城椎,即便在罗马军中也只有森布里或日耳曼的大力士才能使用,马超军中哪里去找日耳曼人而中国的筑城技术和防守技巧远胜欧洲,那时欧洲的城池如加普亚,城墙的厚度比北京大户人家的院墙好不了多少.

    具体到马超和曹cao的对决,曹cao采用的是消耗战术.如雕兄所说,西凉马氏军队和罗马军一样,对后勤依赖很重,比如标枪射出去就不能再用了(枪头会折断以免对手拾起来反击),步兵也不方便象骑兵那样到周围劫掠.另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退却中如果是有秩序的缓缓后退,依靠相互掩护就很难击破,如果是溃败,就会一败不可收拾.马超军引以为豪的斯巴达式盾牌,快速撤退的时候无法带走,只有丢弃.(斯巴达的谚语:带着我的盾凯旋或者躺在它上面回来.既表示尚武精神,也极言盾牌之巨大),没有了盾牌,机动性又差,只有被包饺子了.这就是马超一仗大败后被曹cao紧紧追击,最后只剩几十骑的原因.有位朋友请我从马腾讲起,实话说我对马腾的治军没有研究过,只能假定他和马超在军事上是继承的关系.(不过马腾是混血,我发现中国历史上的混血儿总是比较容易接受外来事物,比如唐太宗,那么西凉军队的罗马化是否从马腾开始的呢商榷.)曹cao大概参考了马腾进击李郭之战的经验,当时李郭的战术就很对头,不和你打,反正你攻城能力弱,消耗又大,撤退的时候用骑兵猛攻歼灭你,这都是抓住了马家军的弱点.

    那么,曹cao听到马超增兵,为什么哈哈大笑呢这就要涉及马超军团的另一个缺点.曹cao和马超作战,不怕对手人多,你再多还能多过我去可怕的是马军精锐核心部队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有很大部分来源于它的纪律性和分工明确的职业士兵,这也是罗马军团能够战胜许多勇敢而又熟悉武器的民族之根本原因.马超的援军,基本都是羌胡等与马超结盟的少数民族武装,战法与正规军南辕北辙.古罗马对同盟军有相当谨慎的认识,认为由于语言,战斗方法等的差异,对同盟军的作用不能给以过高估计.为此,古罗马军队专门设有同盟军营地(营区的东南),供其驻扎,不得与正规部队混合.而马超显然没有这种经验,他的同盟军真正是"亲如一家",而且首先要补充战斗中受到损失的军团.这些豪迈勇敢,但是对战斗方法,专业武

    器都不熟悉又缺乏战斗纪律的战士是无法很快融合进严格的军阵中的,其结果就是军阵丧失了原有的协调,战斗力反而大大下降.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人多力量大"和斯巴达式的精兵政策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曹擦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的笑恐怕不只是为了省却长途跋涉吧.对于援军的态度,也反映了马超在军事素养上还是逊曹cao一筹.

    总结一下,马超的失利原因主要是:攻坚能力弱,后勤压力大,机动不足,退却中战术落后,缺乏远程武器,战斗过程中部队质量下降,曹军战斗力超出预料,而且曹军有一个出色的统帅.

    入川以后的马超军团似乎并不是特别出彩,但是听孙教授(孙教授是师大历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