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生涯_第拾叁章 焦头烂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拾叁章 焦头烂额 (第2/6页)

奥尔森还是半信半疑。

    “绝对有,”范含说,“顺便宣传一下咱们的‘FOR’对于科学研究的热心。”

    “知道了。”奥尔森说。

    “你那边大学多,我这边也不少。”范含说,“咱们分头行动,凡是数学系的头头脑脑都要扯进来。”

    “行。”奥尔森说,“拼着出洋相,也信你这一回。”

    “咳……”范含说,“干了这件事,你在学界会很有名的,当然不是负面的名声。”

    “行。”奥尔森说,“就这样。”

    “就这样。”范含说。

    电话挂了。

    各大院校数学系……呵呵。范含笑出声来。这些都是潜在的大买主啊!

    历史上,DEC的机器在学校里面很流行,其中多半都是被这些数学家们买走。现在,范含只要在后面推一把,自然会水到渠成。加上洛仑兹这件事,只要处理得当,绝对能够赢得绝大部分数学家们的好感。数学家到底有多大能量,这是IBM无论如何也猜不到的。

    遗憾的是,目前的“FOR”还是个空壳子,除了董事会的两名股东“F”和“O”以外,什么都没有。划归到名下的产品只有一个C语言的设想,编译器都是委托DEC代工。

    光是炒作只能得势不得分,必须还得赶紧拿出自己的产品来才行。

    -------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在忙活洛仑兹的事,范含马不停蹄的跑遍了加州各大院校。加州真长,不是大。以前在北京的时候不觉得,去趟天津、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直线距离并不算远,都逛一遍也不过是“转转”。现在不行,必须南来北往的溜达。转念一想,知足吧,这要是智利……

    现在可算知道没有email的苦处了,这种事电话里面说不清楚,传真也写不清楚。最近又没什么学术会议要开,就算有,自己也没什么借口去参加。学术圈的人脾气大,隔行如隔山,管你什么狗屁“作家”,就是不买帐。

    登门拜访看来算是比较恰当的解决方案,但是又不能直接一个个去找。自己现在的地位又不是碎催,亲自跑腿显得贱了一点。倒不是说在乎这点面子,而是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啊。任谁一看,这么明显不合理的现象,都会觉得不太对劲,心里自然会提防着点儿。这可不是范含本来的意思。

    所以,范含从UCLA开始,首先找到数学系,然后虚心求教。自然,毫无准备的教授们一问三不知,甚至许多人根本没想到这个方面。说时迟,那时快,范含发挥口才的机会到了。

    虽然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不过原来的科普读物,通俗数学之类的看了不少,整本整本的背吧。但是,事先就拿定了主意,说话的口气极其谦卑,张嘴闭嘴都是“学生以为”,“晚辈愚见”。在全人类当中,数学家的交际能力应该是倒着数的,老头儿们哪里见过这种阵仗,自然让范含糊弄得一溜一溜的。

    到后来就算范含不想聊了都不行,已经被引为平生知己了,说什么也得多客套一阵子。只是苦了蓝蓝,还有一个临时从物理系抓壮丁抓过来的华裔学生,俩人负责补充翻译范含听不懂的地方,真是苦差事啊……因为他俩自己也不懂。

    整整两天三夜,范含没合眼。

    以前在上学的时候就听系里的大拿们说过数学家的恐怖,看过一堆“名人轶事”之后更是下定决心这辈子绝不当数学家。发现一个新课题的数学家就像发现四十大盗宝库的葛朗台一样,不把钢镚数个明白是不会松手的。

    总之,第三天凌晨,带着眼屎口臭的范含告别UCLA的时候已经神志不清了,就连一个老头儿约他过两天再来都没听见,或许是故意装听不见。好在离家近,巴杜瓦还能车接车送,在太阳出来之前就能爬上自己的床睡觉。

    一觉睡到第四天早上,范含才醒。

    第一步算是成功了,UCLA算是搞定了,还得到了一份名单,上面写着其他学校可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数学家。

    在北上的火车中,范含一板一眼的写着提纲。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不妨多说,什么必须少说,关乎睡觉大业,这个可马虎不得。

    奥尔森那边就轻松多了,只要先把洛仑兹介绍给MIT本校的数学家,剩下的基本上不用cao心。至于他们之间到底连续聊了几天,这个就管不着了。然后就是强迫手底下一堆办事人员毕恭毕敬的去聆听教诲,凡是出“数学”差的人当月奖金提高一倍。

    有时候刺激强度和反应是个指数关系,如果仅仅是得知这个消息,会见了“FOR”的有关人员,两件事分别发生,还产生不了如此强烈的印象。当兴奋的数学家们打电话给山那边的同行,发现对方也已经得知此事并已经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思考的时候,对于“FOR”的好感提高了n倍都不止。这种效果也是范含当初决定和奥尔森在东西海岸同时开始行动的原因。

    仅仅半个月,“FOR”已经拜访了全美所有来得及拜访的名校,除了装作误打误撞闯入神圣的数学殿堂之外,还有意无意的表示了自己公司对于计算机在纯粹数学领域应用的高度重视。

    所有的证据都伪造完毕,包括“勤奋好学”的范含的读书笔记以及异想天开的脚注,蓝蓝的“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玩笑,奥尔森对于手下人“声色俱厉”训斥的会议记录,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范含特意请教了巴杜瓦许多问题,条件是今后帮着巴杜瓦写报告。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之下,一次可媲美苹果砸牛顿的传奇诞生了。

    当然,除了这些还不够,范含从自己的BROM里面抽了几十个类似洛仑兹方程那样的混沌案例,构造了若干个能产生奇异吸引子的程序。用来证明自己的“FOR”绝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足够了。

    另外,最让“后世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是,范含特意准备了一份大礼。

    著名的“四色定理”。

    这个定理在历史上本来是KennethAppel和WolfgangHaken在1977年用计算机证明的,这也是第一个由计算机证明的定理,并且至今仍然没有手算证明。

    范含的BROM里面虽然没有证明的程序,却有一份简介,介绍了如何把地图上的无限中可能分成1,936种状态(稍后减少为1,476种)的过程。

    于是,范含冒充外行,故意删掉了大多数分支,仅仅保留了最容易想到的一百多种可能。然后在DEC工作人员的帮助之下编出程序证明之。带着这套卡片的无数拷贝,范含像小毛孩子一样趾高气昂的满世界招摇撞骗。

    “我真幸运,真的。”范含逢数学家就说,“我单知道让数学家束手无策的题目一定很难,会拖延很久;我不知道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