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拾伍章 年度最佳 (第1/5页)
“多少?!”奥尔森在电话里面大喊。 “二百个。”范含回答。 “我从哪儿给你找那么多程序员去?!”奥尔森说,“DEC也没那么多。” “那怎么办?”范含说,“我希望年底能交货。” “用不着那么着急,”奥尔森说,“就算是IBM,两个月写完这个系统也几乎不可能。” “一般这么大规模的项目都用多长时间?”范含问。 “两三年的都有。”奥尔森回答。 “我可等不了那么久,”范含说,“还有好多别的事要干呢,不能老拴在这一档子事儿上。” “其实我也等不了那么久,”奥尔森笑着说,“我也想看看你还能干出什么事儿来。” “那就多派人来,人越多进度越快”范含说,“这次的软件大部分都是一堆小功能拼起来的,许多都可以同时进行。” “撑死了再给你四个,”奥尔森说,“我们这边也忙得很,公司里面一个闲人都没有。” “都忙什么呢?”范含问。 “造处理器呀,”奥尔森说,“刚开始是赶工,先把你要的干出来了。现在正造最后那个呢,比前两个加起来都复杂。” “你们自己的机器就不管了?”范含想,可别把PDP系列耽误了。 “说实在的,”奥尔森低声说,“见着你的设计之后,DEC里的别人就不打算继续搞PDP的这几个系列了。” “那你们搞什么?”范含问。 “用这第三种CPU设计新的计算机呀!”奥尔森说,“不过名字可能还得叫作PDP多少多少什么的。” “呵呵,这事儿你自己看着办,FOR也有你一半。”范含说,“授权什么的搞得漂亮一点,钱倒是其次,主要是以后干点什么其他人别在扯后腿就行。” “那是当然。”奥尔森说,“现在我的日子好过多了。” “恭喜恭喜……不过……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范含说,“加上今天订购的这四个,一共才八个,差远了。” “不够的你自己去找吧,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奥尔森说,“再说,FOR也应该找点人了,估计以后你的花样不少,别等出了什么事再临时找我要人。” “好吧,我尽量去找吧。”范含说,“你那边也得赶快,抓紧时间把人撵过来。” ------- 招聘可是件苦差事。 范含从在报纸上打广告开始,一个月一共面试了三百来人。 现在的所谓“程序员”,几乎专门指代“汇编程序员”。范含几乎没什么好问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他们相差太远了。别说软件工程,就是编码规范什么的都一问三不知。算法倒是懂一些,不过大半都是如何榨取最后一个bit之类的技巧。 最后只留下了二十个,都属于“资深汇编程序员”。让范含惊讶的是,这些人都在仙童公司干过。现在的仙童,虽然在法律上还存在,不过比起以前已经是面目全非了。随着几位创始人的逐渐退出,新领导班子的产生,原来许多老员工都被扫地出门。 按理说,这些人都应该是仙童公司宝贵的财富。只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例可不仅仅在中国有效,也不仅仅在政界实行。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还是自己的好,不管这个孩子是什么样的歪瓜裂枣都无所谓。目前的仙童,充满了新老板自己的亲信,除了被赶走的员工,就算剩下的那些人也都个个人心思动。 范含了解了背景之后,就已经下定决心留下这批人,然后再通过他们,勾引一下仙童前雇员里面的其他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推荐的程序员,水平肯定不会太差。 就他们的水平而言,在FOR之内占据一席之地那是肯定的。按照范含的经验,有过汇编开发经验的人,对于系统内部运行的了解都会相当深刻。将来稍微培训一下,就可以直接使用C语言编码,效率仍然比起那些从没接触过汇编的人强得多。 这二十个人,绝对就是将来FOR的中坚力量,范含都给出很高的待遇,估计一时半会儿不会有跳槽的打算。等到熬过了这一阵子,FOR的发展前景渐渐明朗起来之后,估计他们就更不会有跳槽的打算了。 底层的人力算是搞定了,但是范含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真正的功能都是一些科学计算,按照现在这个项目的规模,如果全用汇编开发,速度慢得令人无法忍受,主要是让范含无法忍受。再说了,科学计算要求的是准确性和精度,主要在于对算法的选择和实现上,如果程序员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琢磨如何与处理器直接对话,有点舍本逐末。 这些功能需要写大量的代码,很难保证不出错误。汇编语言应该是产生业界第二难以维护的代码的语言,排名第一的当然是纯机器代码了。不说提高开发效率,就算是为了今后给自己少找点麻烦,也必须使用高级语言开发。 在范含印象里面的“程序员”,就应该是使用高级语言写代码的那些人。现在这个时代,真正的高级语言程序都是由需要的数学家们自己动手写的。真要是专门去找这样的“程序员”,根本就找不到。 眼瞅着缺口太大填不上,范含干着急,只好祭出最后一招:去大学里搜刮廉价劳动力。 这个倒是很好办的,有UCLA数学系以及后来搭上关系的心理学系的一帮老头子帮忙吆喝,广告效应远远比真正的广告来的厉害。老头子们很卖力气,也很好说话,据说是“尽管随便挑”,“看上谁直接拎走就行”,“论斤卖也可以”。 最后,UCLA里面可以全职工作的学生大概有三十多个,都是他们的导师批准给范含帮忙可以算作学分的,时间是到圣诞节为止。这部分人范含也给了和FOR专职员工同样的待遇,算上他们的导师抽走的佣金和介绍费,总的来说范含反而还多掏了一些。 至于平时有空就来打工的人那就多了,看得上眼的就有一百来号人,范含给的工资也不算低,应该没什么抱怨。这些人基本上都可以当作Fortran程序员来用,负责写具体的计算子程序还是没问题的。 人力资源既然解决了,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用这帮人。 指望他们帮自己设计系统肯定是不行的了,他们最多也就是范含眼中“Coder”的水平。但是估计在已经写好子程序原型的前提下,把程序体填满的本事还是有的。 很快,本项目的组织结构图就已经制定好了。 最顶端是范含一个人,全权负责所有开发事宜。后面的括号里面是蓝蓝,当作范含的助理。 下面第二层分作两块。一边是DEC的八位工程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负责开发系统底层代码。另一边是全职的三十多名UCLA学生,负责做数学题,把实现一个Matlab的函数的工作分解为一堆Fortran函数。 最底下的第三层也分作两块,一边是刚刚雇用的二十名正式程序员,在八名工程师的带领下写具体的代码。另一边当然就是一百多个打工仔,专门拿Fortran语言填空。 ------- 规模这么大的项目,肯定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或者小作坊主义就能搞定的。 为了确保一次成功,范含决定,在这个项目中率先应用软件工程,进行规范化开发。现在的FOR不像是IBM,承受不起失败的代价。就算是项目延误,追加成本过大,都是范含和奥尔森所无法接受的。 虽然自己已经提出了这个“软件工程”的概念,但是至今并没有任何应用。既然自己算是“创始人”,就不好意思光说不练。况且,以后的工作比起现在来,只会大不会小,早晚也得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